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儿科护理学)讲义 第二章(2)

时间:2012-05-14 12:36来源:初级护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二节 生长发育

  本节考点:
  (1)生长发育的规律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体格生长指标及其意义
  (4)感觉运动功能的发育
  (5)语言的发展
  (6)心理活动的发展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一般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改变;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在整个小儿时期不断进行,呈一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一般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
出生后以最初6个月生长最快,尤其是头3个月,出现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后半年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又猛然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人体各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有各自的生长特点。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减慢。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小儿生长发育虽按上述一般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体格上的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显著,青春期差异更大。

  二、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一)遗传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性别
  性别也可造成生长发育的差异。
  (三)孕母情况
  (四)营养
  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五)生活环境
  (六)疾病和药物

  三、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一)体重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是反映儿童体格生长,尤其是
营养状况的最易取得的敏感指标,也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等的重要依据。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男较女重)及母亲健康状况有关。我国199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男孩出生体重平均为3.3O.4kg,女孩为3.2±O.4kg,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参考值相一致。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出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后第1个月可增长:10001500g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每年稳步增长约2kg。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复又加快,体重猛增,呈现第2个生长高峰。
  为便于日常应用,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小儿体重: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
  212岁:体重(kg)=年龄×28 kg
  (二)身长(高)
  身长(高)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后立位测量身高。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212岁身高(cm)=年龄×770cm
  身长(高)包括头、躯干(脊柱)和下肢的长度。这3部分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生后第1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而青春期身高增长则以下肢为主,故小儿各期头、躯干和下肢所占身长(高)的比例不同。
  某些疾病可使身体各部分比例失常,因此需要分别测量
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及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以进行比较,帮助判断。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中点在脐上;随着下肢长骨增长,中点下移,2岁时在脐下;6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恰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
  (三)坐高
  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其增长规律与上部量增长相同。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由出生时的67%降至14岁时的53%。此百分数显示了身躯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四)头围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称为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胎儿时期脑发育最快,故
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约3334cm。头围在1岁以内增长较快,前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cm,故1岁时为46cm1岁以后头围增长明显减慢,2岁时为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头围)。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较小的头围(<X-2SD)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
  (五)胸围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胸围大小与肺、胸廓的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
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约46cm1岁以后则胸围超过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六)腹围
  平脐(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腹围。
  (七)上臂围
  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为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常用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生后第1年内上臂围增长迅速,尤以前半年为快。15岁期间增长缓慢。在测量体重、身高不方便的地区,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为:>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八)囟门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
出生时约1.52.0c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九)牙齿
  牙齿的发育与骨骼发育有一定的关系。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出生时在颌骨中已有骨化的乳牙芽胞,但未萌出,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2.5岁出齐20颗乳牙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但乳牙的萌出时间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1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左右开始出第1颗恒牙即第1磨牙,12岁萌出第二恒磨牙,1718岁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
  出牙为生理现象,但个别小儿可有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等患儿可有出牙迟缓、牙质差等。

  四、小儿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发育
  (一)感知的发育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感知的发育对小儿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的发育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1.视感知的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只有在1520cm范围内视觉才最清晰,第2个月起可协调地注视物体,并可使头跟随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转动90°,有初步头眼协调;34个月时喜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头可随物体水平移动180°5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出现眼手协调动作,追随跌落的物体,开始认识母亲和常见物品如奶瓶,喜红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89个月时开始出现视深度的感觉,能看到小物体;18个月时能区别各种形状,喜看图画;2岁时两眼调节好,可区别垂直线和横线;5岁时能区别颜色;6岁时视深度充分发育,视力达1.O
  2.听感知的发育 出生时因中耳鼓室无空气及有羊水潴留,听力较差,但对强声可有瞬目、震颤等反应;出生37天后听力已相当好,声音可引起呼吸节律改变;1个月时能分辨的声音;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定向反应),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6个月时能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应答表示;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时听懂自己名字;2岁时能区别不同高低的声音,听懂简单吩咐;
4岁时听觉发育完善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出生时味觉和嗅觉已发育完善。新生儿对不同味道如甜、酸、苦等可产生不同反应,闻到乳香会寻找乳头;34个月时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
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
  4.皮肤感觉的发育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触觉已很灵敏,尤以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最为敏感,触之即有瞬目、张口、缩回手足等反应,而前臂、大腿、躯干部触觉则较迟缓。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缓,疼痛刺激后出现泛化的现象,第2个月起才逐渐改善。新生儿温度觉很灵敏,冷刺激比热刺激更能引起明显的反应,如出生时离开母体环境、温度骤降就啼哭;3个月的婴儿已能区分31.5℃33℃的水温。23岁时小儿通过接触能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等属性;5岁时能分辨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体。
  5.知觉发育 知觉为人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知觉的发育与听、视、触等感觉的发育密切相关。生后56个月时小儿已有手眼协调动作,通过看、摸、闻、咬、敲击等逐步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其后随着语言的发展,小儿的知觉开始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3岁能辨上下;4岁辨前后;5岁开始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45岁时已有时间的概念,能区别早上、晚上、今天、明天、昨天;56岁时能区别前天、后天、大后天。
  (二)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的发育可分为粗运动(包括平衡)和细运动两大类。妊娠后期出现的胎动为小儿运动的最初形式。新生儿因大脑皮质发育尚不成熟,传导神经纤维尚未完成髓鞘化,故运动多属无意识和不协调的。此后,尤其第1年内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小儿运动功能日臻完善。
  1.平衡和大运动
  (1)抬头:因为颈后肌发育先于颈前肌,所以新生儿俯卧位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
  (2)坐:新生儿腰肌无力,至3个月扶坐时腰仍呈弧形;5个月靠着坐时腰能伸直;
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并能左右转身
  (3)匍匐、爬:新生儿俯卧位时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2个月时俯卧能交替踢腿;3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身数分钟;78个月时已能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或桌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身体;89个月时可用上肢向前爬;12个月左右爬时手膝并用;18个月时可爬上台阶。学习爬的动作有助于胸部及智力的发育,并能提早接触周围环境(如手拿不到的东西,通过爬可以拿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站、走、跳:新生儿直立时双下肢稍能负重,出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56个月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并能上下跳动;8个月时可扶站片刻,背、腰、臀部能伸直;10个月左右能扶走;11个月时能独站片刻;15个月时可独自走稳;18个月时已能跑及倒退走;2岁时能并足跳;2岁半时能单足跳12次;3岁时双足交替走下楼梯;5岁时能跳绳。
  2.细动作 新生儿两手握拳很紧,2个月时握拳姿势逐渐松开,34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开始有意识地取物;67个月时能独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食指取物;121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能几页、几页地翻书;18个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能握杯喝水;3岁时在别人的帮助下会穿衣服;4岁时基本上能自己脱、穿简单衣服。

  五、语言的发育
  语言发育必须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正常,并须经过
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
  1.发音阶段 新生儿已经会哭叫,并且饥饿、疼痛等不同刺激所反映出来的哭叫声在音响度、音调上有所区别。婴儿12个月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等元音,6个月时出现辅音,78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复音,89个月时喜欢模仿成人的口唇动作练习发音。
  2.理解语言阶段 婴儿在发音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语言。小儿通过视觉、触觉、体位觉等与听觉的联系,逐步理解一些日常用品,如奶瓶、电灯等的名称;9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听懂简单的词意,如再见把手给我等。亲人对婴儿自发的爸爸、妈妈等语言的及时应答,可促进小儿逐渐理解这些音的特定含义。10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3.表达语言阶段 在理解的基础上,小儿学会表达语言。一般1岁开始会说单词,后可组成句子;先会用名词,然后才会用代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从讲简单句发展为复杂句。

  六、心理活动的发展
  
6个月后小儿辨认陌生人时逐渐产生对母亲的依恋及分离性焦虑912个月时依恋达高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