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常用实验检查
本节考点:
(1)实验检查
(2)血液检查
(3)尿液检查
(4)粪便检查
(5)常用肾功能检查
(6)常用肝功能检查
(7)其他生化检查
一、实验检查护理准备
护理工作与实验检查结果的准确有密切的关系。为了确保实验检查结果的准确,临床工作中应做到:
1.作好检查前准备和解释工作 护士在检查前必须根据检查项目的要求作好准备工作和对病人解释工作。因为许多非疾病因素都会影响实验检查的结果,如空腹与否、采集标本时间、运动、服用药物等。
2.正确采集标本 护士应按不同的检查项目,正确地采集标本,例如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注意:
(1)不能从输液针头或输液的同一肢体的血管抽血,否则所测结果极不准确。
(2)应尽量缩短止血带压迫血管的时间。压迫时间过长,可以使局部静脉扩张、瘀血,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的含量会有所变化。
(3)避免人为溶血。
避免溶血的办法是:注射器及针头应洁净干燥,止血带不要束缚太紧,针刺时不能使局部组织损伤过多,不能用手挤压局部组织迫使血液流出。抽得血液后,应先将针头卸掉,再将血液沿试管管壁徐徐注入试管内,以免用力挤压出或冲击致使红细胞破坏而溶血。
3.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的影响因实验项目而异。
二、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测定
参考值:红细胞(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血红蛋白(Hb)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2.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为:白细胞计数:4.0×109~10.O×109/L(4000~10000/μl)。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0.01~0.05,分叶核细胞O.5~0.7,嗜酸性粒细胞O.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O.01,淋巴细胞0.3~0.4,单核细胞0.03~0.08。
(二)其他常用血液检查
1.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
(1)参考值:成人O.5%~1.5%;绝对值24×109~84×109/L(24000~84000/μl)。
(2)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经补充有关物质后。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2.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魏氏法成年男性O~15mm/h;成年女性O~20mm/h。
3.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由骨髓成熟巨核细胞所产生,其功能为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并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许多出血性疾病常与血小板质与量的变化有关。
(1)参考值:100×109~30O×109/L(10万~30万/μl)。
(2)病理性减少:见于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病;血小板破坏增加,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肝硬化等。
(3)病理性增加:见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性贫血等。
4.出血时间测定 出血时间是指皮肤毛细血管受一定程度的创伤后,血液自然流出至出血停止所需的时间。
出血时间的长短,主要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而受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较小。
参考值:Duke-法1~3分钟,>4分钟为延长。
5.凝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体后至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测定血液凝固的能力。
参考值:试管法4~12分钟;玻片法2~5分钟;毛细血管法2~6分钟。
6.血块退缩试验
三、尿液检查
(一)尿液一般检查
1.标本采集法 清洁容器随时留取新鲜尿液100~200ml,肾脏疾患或作早期妊娠诊断
试验时,以晨尿为好。成人女性留取标本时,应避免月经与白带混入尿内。
2.检查内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一般检查:
1)量:正常尿量为1000~2000ml/d,当尿量<400ml/d为少尿,<1OOml/d为无尿。
2)颜色:新鲜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多尿者(2500ml/d),尿色较淡;服用维生素B、呋喃唑酮、呋喃类药物或多吃胡萝卜者尿色增深。
病理情况下,尿色可有下列变化:
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尿色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多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疽。
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血尿。颜色为淡红色或红色。
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见于急性溶血、恶性疟疾和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乳糜尿:为白色乳样尿液,见于晚期血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受阻时。
3)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均为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是由少量上皮细胞和粘蛋白组成。常见于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及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时,如系盐类结晶则在加热或加醋酸后可溶解。
4)气味:尿液放置较久,因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如刚排出的尿液即有氨味,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糖尿病酮症病人,尿液呈烂苹果样气味。膀胱直肠瘘病人尿液带粪臭味。
5)酸碱度:尿液一般为弱酸性~中性(pH5~7),进素食者尿液呈中性或弱碱性,进食肉类食物时尿液呈酸性。在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尿液可呈较强的酸性,服用碳酸氢钠类药物或碱中毒时,尿液呈碱性。
6)比重:正常成人在食用普通饮食情况下,尿比重大多波动在1.010~1.025。
(2)化学检查:
1)尿蛋白质定性检查:如果检验尿液发现有蛋白质,称蛋白尿,多为病理情况,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2)尿糖定性试验:尿糖定性的方法有班氏法和试纸法两种,前者较准确,后者则较方便。
(3)显微镜检查:尿液显微镜检查包括有机沉淀物(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精子、管型等)和无机物(结晶性沉淀)。
1)红细胞:正常人尿内无或偶见红细胞,如离心沉淀后的尿沉渣在每高倍视野中平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称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2)白细胞及脓细胞:如每高倍视野中超过5个即为增多,称镜下脓尿。如果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和脓细胞,则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对成年妇女应注意与生殖系统炎症相鉴别。
3)上皮细胞:正常人尿内不易见或偶见上皮细胞,出现大量上皮细胞,常表示泌尿系统有炎症。
4)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物,可含有细胞。正常人尿内不应出现,当尿内出现多量管型时,表示肾实质有病变。
(二)尿液其他检查的标本采集法、参考直、临床意义
1.尿酮体检查 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为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大量脂肪分解而使这些物质氧化不全时,可使血中浓度增高而由尿排出,因而丙酮和乙酰乙酸在尿内出现较早,化验简便,故临床常用来测定尿中有无酮体。剧烈运动、高脂饮食、饥饿、妊娠剧吐、重症不能进食等可出现酮尿。糖尿病酮症病人,尿酮呈阳性。
2.1小时细胞排泄率测定
(1)标本采集法:病人照常工作、学习、不限制饮食,准确留取下午3小时的全部尿液送验。
(2)参考值:男性:红细胞<3万/小时,白细胞<7万/小时;女性:红细胞<4万/小时,白细胞<14万/小时。
(3)肾盂肾炎白细胞排出增多,可达40万/小时;急性肾炎红细胞排出增多。
四、粪便检查
(一)粪便常规检查
1.标本采集法 留取有脓血、黏液部分似蚕豆大的粪便一块,置于清洁不吸水的纸盒或小瓶内,标本必须新鲜,防止尿液混入。
2.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和性状:正常成人粪便为黄褐色圆柱状软便,婴儿粪便呈金黄色,病理情况下,可有以下改变:
①食糜样或稀汁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②黏液、脓样或脓血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
③冻状便:过敏性结肠炎病人常于腹部绞痛之后,排出粘冻状便;
④柏油样便:黑色富有光泽,呈柏油样,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⑤鲜血便:见于肠道下段出血性疾病,如痢疾、结肠癌、痔疮等;
⑥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疽;
⑦绿色稀便:见于乳儿消化不良,因肠蠕动过快,胆绿素由粪便中排出所致;
⑧细条状便:经常排细条状或扁条状粪便,说明有肠狭窄,见于直肠癌;
⑨米泔样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内含黏液片块、量多,见于霍乱和副霍乱。
2)气味:正常粪便因含吲哚及粪臭素,故有臭味。慢性胰腺炎、肠道消化不良或直肠癌溃烂继发感染时,可有恶臭。
3)寄生虫体:肉眼可见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
(2)显微镜检查:
1)寄生虫卵及原虫:对寄生虫病和原虫感染有确定诊断的价值。
2)细胞:粪便镜检见红细胞,为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如痢疾、结肠癌、痔疮等。
肠炎病人粪便于镜下可见少量白细胞,细菌性痢疾病人粪便于镜下可见大量与黏液相混的脓细胞和巨噬细胞。
(二)粪便隐血试验
对疑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的病人,应进行粪便隐血检查。
1.标本采集法 隐血检查前,指导病人应避免服用铁剂、维生素C、动物血、肝脏、瘦肉以及大量绿叶蔬菜3天,如有牙龈出血,勿咽下血性唾液,以防粪便隐血检查呈假阳性。
2.参考值 正常人呈阴性反应。
3.临床意义 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阳性,消化道癌症时(如胃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其他各种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均可呈阳性反应。
五、常用肾功能检查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
1.标本采集法
(1)试验前和试验日进食低蛋白饮食共3天,禁食肉类(无肌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2)试验日晨8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此后至次日晨8时的24小时尿液收集于加有甲苯防腐剂的标本瓶内。
(3)试验日抽取静脉血2~3ml,注入抗凝管内,充分混匀。
(4)将血、尿标本同时送验。
(5)测量身长、体重,以计算体表面积。
2.参考值 正常人内生肌酐清除率,若以1.73m2为标准体表面积加以矫正,则正常范围为109~148L/24h(或80~120ml/min),平均值为128L/24h(或100ml/min)。
(二)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测定
参考值 血清尿素氮测定3.2~7.1mmol/L;血清肌酐测定:50~110mmol/L。
(三)尿浓缩与稀释功能试验
1.标本采集法昼夜尿比重测定法。
(1)试验日病人进食普通饮食,但每餐含水量应在500~600ml,除此外不另进饮食。
(2)试验日晨8时排尿弃去。
(3)自晨8时至晚8时的12小时内,每小时排尿(全量)1次,分别置于清洁标本瓶内。
(4)自晚8时至次晨8时的12小时内全部尿液另集中于大清洁标本瓶内。
2.参考值 日间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为3:1~4:1;12小时夜间尿量不应超过750 ml;尿液最高比重应在1.020以上;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应少于O.009。
例题:
下列哪项检查,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A.酚红排泄试验
B.尿液常规检查
C.尿浓缩稀释试验
D.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
E.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检查
『正确答案』D
例题:
需要测量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的肾功能检查项目是:
A.内生肌酐清除率
B.酚红排泄试验
C.血尿素氮测定
D.血肌酐测定
E.尿浓缩稀释功能试验
『正确答案』A
六、常用肝功能检查
(一)血白蛋白总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测定
1.参考值 正常人血白蛋白总量为60~80g/L,其中自蛋白为40~55g/L,球蛋白为20~30g/L;A/G之比约为1.5:1~2.5:1。
2.临床意义
(1)白蛋白显著降低,表示肝细胞有严重损伤,预后欠佳。见于严重肝炎及晚期肝硬化。
(2)白蛋白显著降低的肝外疾患有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肾炎、肾病综台征、慢性胃肠道疾病。
(3)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
(4)A/G比值减低或倒置最常见于严重肝损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二)血白蛋白电泳
参考值 白蛋白61%~71%,α1球蛋白3%~4%,α2球蛋白6%~10%,β球蛋白7%~11%和γ球蛋白9%~18%(醋酸膜法)。
(三)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此项试验可准确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和直接胆红素含量。
参考值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1.7~17.1μmol/L(0.1~1.Omg/dl);血清直接胆红测
定O~4μmol/L(O~O.2mg/dl)。
临床意义:
(1)判断黄疸程度:总胆红素在17~34μmol/L为隐性黄疸;34~170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50μmol/L为重度黄疸。
(2)根据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的比率判断黄疸类型,其中阻塞性黄疸的直接胆红素最高,肝细胞性黄疸次之(表2-1-2)。
(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
曾称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此酶广泛存在于肝、心、脑、肾、肠等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比血清中高2000倍。
参考值:80μ/L以上有诊断价值。ALT显著增高见于急性肝炎;中度增高见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轻度增高见于胆道疾病、心肌炎、脑血管病等。
七、其他生化检查
(一)血清电解质测定
1.血钠、血氯化物、血钾 血钠、血氯化物、血钾为临床上常用的血液生化检验项目。通过对以上物质的检验可了解人体内电解质的含量,为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渗透压及酸碱平衡提供依据。是临床治疗严重失水、心力衰竭等所必不可少的检验。
参考值:①血清钠测定135~145mmol/L(135~145mEq/L);②血清氯化物测定95~105mmol/L(95~105mEq/L);③血清钾测定3.5~5.5mmol/L(3.5~5mEq/L)。
2.血钙、血磷
参考值:①血清钙测定2.25~2.75mmol/L(9~11mg/dl);②血清磷测定O.80~1.60mmol/L(2.5~5mg/dl)。
(二)血清脂类测定
血脂是血清脂类的总称,它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临床上血脂测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血清总胆固醇
参考值:2.86~5.98mmol/L(110~230mg/dl)。
2.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参考值:0.22~1.21mmol/L(20~110mg/dl)。
血清甘油三酯增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80%心肌梗死病人有血清甘油三酯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