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考点:
(1)解剖生理
(2)心脏疾病的特殊检查方法
(一)解剖生理
1.基本结构:心脏位于纵隔中部,为双肺覆盖,是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空心球体,接受来自静脉系统未经氧合的血液,泵出已氧合的血到动脉系统以供给全身氧气与营养。
心脏被心包覆盖,由内自外,分脏、壁两层。两层间的间隙称为心包腔,内有10~20ml浆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心脏搏动时与心包的摩擦。心包脏层紧贴心肌表面,并向大血管伸延数厘米;心包壁层在前面紧靠胸骨柄及剑突,后面是胸椎,下连膈肌。
心壁由三层构成:心外膜为心包脏层;中层为肌肉组织;心内膜由内皮细胞组成,从心脏内面覆盖心脏及瓣膜。
2.心脏:心脏被房室间隔分隔为两个半部,每半部的上部是收集回心血的心房,下部是排血的心室,即分别称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右心房壁薄,接受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的回心血,然后将血挤入右心室。右心室贴在胸骨后面,在舒张期接受右心房的静脉血,然后收缩将血射入肺动脉而入肺。左心房接受肺静脉的氧合血液,然后将血液排入左心室,左心室在收缩期将血射入主动脉,然后血液分布到全身动脉系统。
左心室要克服较高的全身循环阻力,才能将血液灌注各器官及组织,因此,左心室壁肌厚达8~15mm。
3.瓣膜:心脏有四个瓣膜,分房室瓣与半月瓣两种类型。房室瓣分隔心房与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三尖瓣,而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二尖瓣;半月瓣隔离肺动脉、主动脉与各自相应的心室,位于左右心室与其相应的大动脉之间,当损伤时会形成关闭不全或狭窄。
4.血管: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有:一是起自升主动脉根部左侧的左冠状动脉,起始部称左冠状动脉主干,向左下方分出前降支到心尖部,回旋支到左心后面。左冠状动脉血供至室间隔前部、左室大部、右室的前部及左房。二是起自升主动脉右侧的右冠状动脉,供血至心室间隔后部、右房及右室。心脏的静脉伴随动脉。左右心的静脉汇合成心大静脉,在心脏后面注入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房。
5.神经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至心脏各部,它们只影响心率的快慢,不能代替传导系统。
6.传导系统: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开始,以每分钟60~100次的电流冲动引起心房收缩,再依次传至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普肯野纤维。调节心脏收缩与舒张。
7.心音:正常心脏搏动时产生4个心音。
第一心音主要是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振动产生,标志心室收缩开始,为浊音,音调较第二心音低钝,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第二心音主要是主动脉瓣与肺动脉关闭时产生的振动音,标志心室舒张开始,音调较第一心音高而清脆,出现在心尖搏动之后,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第三心音主要是心室舒张早期血流自心房急流入心室使心室振动所产生。
第四心音出现在第一心音开始前0.1秒,由心房收缩振动而产生,正常情况下第三、四心音均听不到。
杂音是由血流加速形成漩涡、心壁或血管产生震动所致。瓣膜口狭窄,血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漩涡;瓣膜关闭不全致血液反流也产生漩涡;心脏内或大血管间的异常通路等均可产生杂音。
(二)心脏疾病的特殊检查方法
1.心导管检查术:目的:①发现心内畸形;②测量心血管各部位的压力;③在各部位采血标本测量氧饱和度,以明确异常分流;④其他:可作心血管造影、描记心内心电图、计算心排出量等。方法:将心导管经肱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右心和肺动脉(右心导管检查)或经肱动脉、腋动脉或股动脉插入主动脉和左心室(左心导管检查)进行测压、抽血标本查血氧饱和度及造影检查。
2.心血管造影术:目的是检查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及其缺损。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左心室或升主动脉及其分支或肺动脉、右心室造影。方法:将高浓度的造影剂经心导管注入心脏或血管内,快速X线摄片,电影片或录像。
3.冠状动脉造影术:目的是明确冠状动脉分支是否有畸形、狭窄,了解交通支分布情况;同时作左室测压及造影,明确左心功能及是否有心室壁瘤或二尖瓣关闭不全,计算出射血分数,对心功能做出评价,以明确手术指征。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将特制冠状动脉导管分别置于升主动脉的左、右冠状窦内造影。
以上各项心内检查,特别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均可能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室性期前收缩、室颤、心脏骤停或急性心肌梗死。
进行以上心内各项检查的护理措施:
(1)操作前备好心肺复苏术所需要的急救药品、物品与器械。
(2)进行造影检查前,作好造影剂过敏试验。
(3)术中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心电图及血压的变化,警惕因造影剂过敏而发生过敏性休克。
(4)术后继续监测病人,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并妥善固定,以防出血。观察局部渗血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5)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心内膜感染。
(6)术后卧床时间:右心检查后6~12小时;左心检查后12~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