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考点:
1.脊椎骨折
1)病因病理、分类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急救搬运
5)治疗要点
2.脊髓损伤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并发症
5)治疗要点
3.护理
1)护理评估
2)护理措施
一、脊椎骨折
脊椎骨折损伤严重而复杂,以胸、腰椎骨折多见,颈椎骨折常伴有脱位、脊髓损伤,易致残或危及生命。
(一)病因病理分类
1.病因 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自高空坠落,头、足或臀部触地力量传导至椎骨,多数为屈身而下,易引起椎体压缩或伴有粉碎性骨折,严重时合并关节突脱位或脊髓损伤。直接暴力多为火器伤,和平时期少见。
2.分类及病理
(1)按暴力作用方向分类:
1)屈曲型:最多见,易发生于胸腰段的楔形压缩性骨折。
2)过伸型:少见,常发生于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撞车。头部受力后仰引起颈椎骨折脱位或伴有颈髓损伤。
3)屈曲牵拉型:常伴有椎间关节脱位、半脱位。
4)垂直压缩型:病人自高空垂直坠落,足或臀部触地所致,易引起胸腰椎的压缩粉碎性骨折,粉碎的椎体和椎间盘如突人椎管,将损伤脊髓出现神经表现。
(2)按骨折后稳定性分类:
1)稳定型:骨折后较稳定,不易移位,如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不超过原高度1/3的。
2)不稳定型:损伤严重,暴力不仅有压缩,还伴有旋转力量,复位后不稳定。如过度压缩的骨折,椎体粉碎性骨折,伴有脱位的椎体骨折等。由于不稳定易出现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二)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脊柱活动受限、骨折处棘突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胸腰椎骨折常有后突畸形;合并截瘫时,损伤脊髓平面感觉、运动、反射障碍,高位截瘫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三)辅助检查
1.X线 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程度,关节脱位,棘突间隙改变等。
2.CT、MRI 可进一步显示骨骼、关节和椎管的变化。
(四)急救搬运
脊椎骨折、脱位很易引起脊髓损伤,其中有部分病人由于急救搬运不当引起,因此,要强调搬运方法,特别是急救现场开始直至住院治疗。
正确的搬运方法 三人平托病人,同步行动,将病人放在脊柱板、木板或门板上;也可将病人保持平直体位,整体滚动到木板上。严禁弯腰、扭腰。如有颈椎骨折、脱位,需要另加一人牵引固定头部,并与身体保持一致,同步行动。
(五)治疗原则
病人伴有多发性损伤,如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严重的内外出血以及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急症应优先处理。
1.胸、腰椎骨折
(1)单纯压缩骨折:①椎体压缩不足1/3的或老年病人不能耐受复位和固定者,卧硬板床,骨折部位加厚枕,使脊柱过伸,三日后开始腰背肌锻炼,初起臀部不离床左右移动,以后背伸臀部离开床面,逐渐加大力度,伤后第3个月可以少许下床,三个月后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时间;②椎体压缩大于1/3的年轻病人,可用两桌法或双踝悬吊法过伸复位,给病人麻醉后,应用高低桌或双踝悬吊复位,复位后石膏背心固定三个月,固定期间坚持每日背肌锻炼。
(2)爆破型骨折:
1)无神经症状,并经CT检查确无骨折片挤入椎管内的,可用双踝悬吊法复位。
2)有神经症状和有骨折片挤入椎管内的,手术治疗。
2.颈椎骨折
(1)稳定型骨折:牵引复位,复位后石膏固定。
1)颌枕带牵引:轻度压缩骨折采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kg,复位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石膏干固后可起床活动。
2)颅骨牵引:压缩明显或双侧椎间关节脱位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5kg,复位后再牵引2~3周后,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
(2)爆破型骨折伴有神经症状的:原则上手术治疗,一般经前路手术,去除骨片、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该类损伤一般病情严重,若存在严重并发伤,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
二、脊髓损伤
(一)病因病理
1.病因脊髓损伤是脊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移位的椎骨或突人椎管内的骨折片,可压迫或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引起瘫痪。若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部分丧失,为不完全瘫痪;若这些功能完全丧失为完全瘫痪。骨折在胸腰椎引起脊髓损伤出现下肢瘫痪,称为截瘫;如颈髓损伤,双上肢也出现瘫痪,称为四肢瘫痪或四瘫。
2.病理 按神经损伤的程度分为
(1)脊髓震荡(脊髓休克):与脑震荡相似,脊髓受到强烈震动,脊髓仍保持完整,从组织形态学上无病理改变,只是出现暂时性的功能障碍,短时即可恢复,是脊髓损伤最轻一种。
(2)脊髓挫伤:外观似完整,但内部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轻者点状出血、轻度水肿,重者大出血、细胞破坏、神经传导纤维断裂等,可引起脊髓软化或瘢痕形成。
(3)脊髓受压:骨折脱位移位的椎骨、碎骨片、破碎的椎间盘、血肿及黄韧带都可突入椎管或直接压迫脊髓,引起脊髓的改变,如及时去除压迫脊髓功能有可能恢复,若压迫时间过久,脊髓变性、软化坏死,不易恢复。
(4)脊髓断裂:损伤重,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不完全断裂和完全断裂,前者常伴有挫伤,称为脊髓挫裂伤。脊髓断裂恢复无望。
(5)马尾神经损伤:第二腰椎以下脊椎骨折脱位可导致马尾神经损伤,受伤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马尾神经很少发生完全断裂。
(二)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 损伤后短暂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数分、数小时或稍长时间逐渐恢复,直至完全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
2.脊髓挫伤和脊髓受压伤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可以是单侧,也可双侧,双侧多在同一平面。其预后决定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受压解除的时间。一般2~4周后逐渐演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下颈段损伤表现为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为痉挛性瘫痪。
3.脊髓半切征(Brown Sequard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和深感觉丧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4.脊髓断裂 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5.脊髓圆锥损伤 成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当第1腰椎骨折可损伤脊髓圆锥,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消失、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而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保持正常。
6.截瘫指数 脊髓损伤后出现瘫痪,但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瘫痪的表现也有差异。截瘫指数是将瘫痪程度量化,截瘫指数分别用“O” “1” “2”表示,“O”代表没有或基本没有瘫痪; “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完全或接近完全瘫痪;一般记录肢体的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三项功能,最后数字相加即是该病人的截瘫指数。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检查血、尿、便常规外,要进行血、尿的生化检查,包括血pH值、钾、钠、氯、磷、尿素氮、磷酸酶、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
2.X线检查 尽早拍X线片,包括整个脊柱的正、侧位,必要时拍斜位,观察骨折、脱位及移位情况。脊髓造影经颅底穿刺,注入造影剂,观察造影剂下流是否受阻。
3.CT、MRI 可显示脊髓受压和椎管内软组织情况。
(四)并发症
脊髓损伤并发症较多,其中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瘫痪 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表现各异。高位颈髓损伤可能来不及瘫痪已经死亡,低位颈髓损伤出现高位截瘫,即四肢瘫。胸腰髓损伤导致截瘫。
2.呼吸道并发症脊髓损伤瘫痪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内大量分泌物不能排出,引起坠积性肺炎。若为颈髓损伤呼吸功能直接受到影响,肺的呼吸靠两组肌肉完成,一组是由肋间神经支配的肋间肌完成胸式呼吸,另一组是由膈神经支配的膈肌完成腹式呼吸。当颈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丧失功能,胸式呼吸停止,而膈神经是由颈3、4、5组成,第1、2颈髓损伤的病人立即死亡,第3、4颈髓损伤的病人直接影响到膈神经中枢而很快死亡。下部颈髓损伤有可能存活下来,但由于颈髓损伤后的水肿等病理变化,很可能影响到膈神经中枢,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衰竭是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
3.泌尿系感染和结石脊髓损伤后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异常,长期留置尿管,导致泌尿道的感染和结石。长期卧床又易发生骨质脱钙,尿中钙盐增加,促使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4.皮肤压疮 脊髓损伤瘫痪病人长期卧床,皮肤感觉丧失,于是皮肤压在骨突起与床褥之间,长时间压迫发生局部神经营养障碍,供血不足,皮肤坏死形成压疮。
5.其他
(1)体温异常:是颈髓损伤后体温调节中枢丧失调节功能,病肉可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
(2)腹胀、便秘:长期卧床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出现消化功能和胃肠活动减弱,引起腹胀和便秘。
(五)治疗原则
1.固定 为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及早采取合适的固定。
2.解除脊髓受压 对椎骨骨折、脱位,以及血肿等对脊髓的压迫,要尽早解除,以免压迫过久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害,这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关键。
3.减轻脊髓水肿
1)应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静脉点滴或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2)脱水利尿:甘露醇静脉点滴。
3)高压氧治疗:尽早应用效果较好。
三、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损伤发生时间、原因、部位、急救措施及搬运方法。
2.身体状况
(1)全身情况:有无合并伤及并发症,如颅脑损伤、呼吸衰竭、休克等。
(2)局部情况:评定截瘫指数,了解瘫痪平面、程度、功能丧失状况、有无压疮等。
(3)心理状态:病人对截瘫的认知水平,承受能力,家人的态度。
(二)护理措施(含截瘫护理)
1.心理护理 脊椎骨折或伴有脊髓损伤,使病人心理负担很大,担心治疗效果、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等,表现焦躁不安,性格改变,甚至轻生念头。要加强心理支持,主动关心病人,使其正视现实,增强治疗信心。
2.生活护理 加强生活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生活需要。坚持做好基础、皮肤和口腔护理,加强大小便护理。鼓励病人逐渐锻炼,尽量做到生活自理。外伤性截瘫病人3个月后,指导病人练习坐起,逐渐使用拐杖或轮椅下地活动。
3.饮食护理 提供富有营养的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
4.体温异常的护理
(1)高热护理:病人体温可高达40~42℃,酒精擦浴、冰袋、冰帽、冰囊等物理降温,应用冰袋冰帽加好衬垫,冰囊应用离被架,以免引起冻伤;药物降温;降低室内温度;冷却补液;多饮水,给易消化饮食。
(2)低温护理:注意保暖,提高室温,物理升温,给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
5.截瘫并发症护理
1)呼吸道护理:骨折的疼痛、瘫痪的长期卧床、呼吸肌麻痹等因素均可导致呼吸不畅,发生坠积性肺炎,甚至呼吸衰竭。护理时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拍背,同时,可雾化吸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或糜蛋白酶,以稀释分泌物利于排出,必要时吸痰。对于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病人,注意呼吸机的监管。有气管切开的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
(2)泌尿系统护理: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早期留置尿管持续引流,2~3周后定时开放,每4~6小时开放1次,平时夹闭,以使膀胱充盈,防止膀胱萎缩及感染,并训练自律性膀胱。鼓励病人多饮水,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
(3)皮肤护理:截瘫长期卧床的病人,骨突起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易发生压疮。预防的关键是间歇性解除压迫。防治方法是床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应用气垫或分区充气床垫、定时翻身,每2~3小时1次,24小时不间断。对骨突起部位进行局部50%乙醇擦洗和按摩。已发生压疮的,浅表的可红外线灯烘烤,压疮深的去除坏死组织,换药,待炎症控制后植皮。
(4)其他:体温过高、过低,腹胀,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