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口腔炎
一、病因
是口腔粘膜的炎症。常见的有疱疹性口腔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溃疡性口腔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一)疱疹性口腔炎
1-3岁儿童多见,传染性强,需要隔离。局部表现为在牙龈、舌、唇内和颊粘膜等口腔粘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水疱,迅速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较大溃疡,周围粘膜充血,有时累及上腭及咽部。口唇可红肿裂开,近口角及唇周皮肤可有疱疹,局部疼痛。全身表现为拒食,哭闹、流涎、发热(低热或高热达38~40℃)可持续5~7天、颌下淋巴结肿大。溃疡10~14天愈合。
(二)溃疡性口腔炎
多见于婴幼儿。局部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形成假膜,常呈灰白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遗留溢血的创面。全身症状表现为患儿哭闹、流涎、拒食、烦躁,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三)鹅口疮
本病特征是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质,它略高于粘膜表面。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牙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形似乳凝块,但不易拭去。患处不痛、不流涎、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引起真菌性肠炎、肺炎。
三、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鹅口疮用2%碳酸氢钠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或局部涂抹10~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合液;疱疹性口腔炎局部可涂疱疹净(碘苷),溃疡性口腔炎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溃疡面,局部涂2.5%~5%金霉素鱼肝油。
对疼痛较重影响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2.控制感染
3.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
四、护理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 鹅口疮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以饭后1小时清洗为宜。
2.根据医嘱局部涂药
3.防止继发感染和交叉感染:食具消毒。疱疹性口炎传染性强,注意隔离。
4.饮食护理 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
5.健康指导
例:疱疹性口腔炎的致病菌是:
A.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肺炎双球菌
E.单纯疱疹病毒
参考答案解析:E
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