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节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两个发病高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2.小儿生长发育快,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及肠道感染,导致腹泻。
4.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肠道外感染(如:肺炎)。
2.非感染因素主要是:饮食不当和气候变化等。
(三)发病机制
1. 感染性腹泻
(1)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食物被细菌分解(腐败、发酵),其产物造成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
(2)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
(3)腹泻后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非感染性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分型: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2周-2个月)、慢性(病程在2个月以上)
根据病情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及重型腹泻(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二)腹泻的症状体征
(1)胃肠道症状 食欲不振,呕吐,大便次数及质、量的改变。
(2)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1)脱水:
2)代谢性酸中毒
a.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
b.进食少和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脂肪氧化增加,酮体生成增多;
c.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循环缓慢,组织缺氧,乳酸堆积;
d.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
轻度酸中毒仅表现为呼吸稍快;中、重度酸中毒表现为口唇樱桃红色或发绀、呼吸深快、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4)低血钾
a.由于呕吐、腹泻时大量丢失钾;
b.进食减少,钾摄入不足;
c.肾的保钾功能比保钠差。
主要表现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肠麻痹,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下降,T波低平,出现U波。
5)低钙、低镁血症
(三)几种常见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又称秋季腹泻。年龄以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有自限性
2.大肠杆菌肠炎 多发生在5~8月气温较高季节。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可排出痢疾样黏液脓血便,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休克。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甚至有数量不等红细胞。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伴腹痛,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四)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小儿食欲、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