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外科学教学精品课程 第十六章 烧伤、冷伤、咬蜇伤(4)

时间:2009-12-01 15:53来源: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四节 咬蜇伤
一、兽、畜类咬伤
兽咬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在农村多为狗、猪、马、猫、鼠等咬伤,在城市因养宠物者增多而以狗、猫等动物咬伤多见。
兽咬伤伤口污染重,伤口污染细菌主要来自动物的口腔和爪甲,致病菌有需氧菌和厌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狂犬病毒也可能带入体内。咬伤后应立即清创,清除一切失活组织和异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以去除污染细菌,有条件可用超声波冲洗治疗仪、脉冲冲洗机冲洗伤口。较深伤口需用3%过氧化氢冲洗,然后以70%酒精或碘伏消毒周围皮肤。清创伤口不予缝合。必须在伤后12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早期应用青霉素、甲硝唑等抗菌药物。
另外,兽咬伤还可传播一些疾病:如狂犬病、鼠咬热、猫抓病等,以狂犬病最常见。狂犬病是由动物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引起,常由受感染的狗、猫、狼、鼬、蝙蝠等咬伤而传染。判定伤人动物有无狂犬病是决定治疗的关键。观察动物两周未出现狂犬病症状者可不用预防治疗。肯定或高度怀疑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者,应以肥皂水清洗后敞开伤口,给予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为20IU/kg的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半量伤口局部浸润注射,半量臀部肌肉注射。主动免疫国内常用地鼠肾细胞疫苗,共接种5次,每次2ml,肌肉注射,于受伤当天和伤后3、7、14和30天完成。
二、蛇咬伤
蛇分为无毒蛇和毒蛇两类。无毒蛇咬伤常无需特殊处理,可按常规损伤治疗原则进行。毒蛇咬伤可通过毒牙将蛇毒进入组织和血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常需紧急救治。
蛇毒是由多种酶和多肽组成的混合物,通常分为三类:⑴神经毒:主要作用于延髓和脊神经节细胞,也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见于金环蛇、银环蛇和海蛇等。局部症状较轻,但可出现麻木感并向肢体近侧蔓延。全身症状约在伤后2h出现,表现为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眼睑下垂、步态不稳等。重者视力模糊、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紫绀、肢体瘫痪、惊厥、昏迷、休克、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等。若能渡过1天~2天的危险期,很快痊愈,不留后遗症。⑵血循毒:有凝血、抗凝、血管损害和心脏损害等作用,见于尖吻腹蛇、竹叶青、蝰蛇。其局部症状明显,伤处剧痛,出血较多,肿胀明显并很快向肢体近侧蔓延,伴有皮肤水疱、血疱、瘀斑和渗血不止。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全身症状迅速出现,通常有头昏、恶心、腹痛、腹泻、发热、谵妄,可有结膜下出血、咯血、呕血、血尿等,重者出现DIC、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血循毒病程和危险期较长,伤后5 ~7日还有死亡的可能,常留有局部坏死和内脏功能障碍。⑶混合毒:兼有以上两种毒,见于蝮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蛇毒。上述两种毒素的表现均可出现,但侧重不同。
治疗的主要目的尽快排除毒素阻止毒素的吸收,减少局部和全身损害。⑴绑扎伤肢:在现场立即用条带绑扎伤口近侧5~10cm处,以阻断静脉及淋巴回流,每10~20分钟松绑1次,每次1分钟~2分钟。⑵排出毒液:逆行挤压伤口周围可促进部分毒液排出。口腔粘膜无破损、无龋齿者可用嘴吸吮排毒。将伤肢浸入凉水中以及伤肢休息可减少毒素的吸收。在咬伤现场可用水果刀切开咬伤处,自来水冲洗,以赢得抢救时间。⑶伤口处理:到达医疗单位后,局部消毒后用双氧水或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拔除残留毒牙;以牙痕为中心或两牙痕间切开伤口,深达皮下组织,从周围向中心反复挤捏,接着在伤口处用吸乳器抽吸或拔火罐,以促进毒素的排出。胰蛋白酶能直接破坏毒素,可用胰蛋白酶2000U加入0.5%普鲁卡因10~20ml伤口内及伤口周围注射,深达肌层,必要时12h后可重复。⑷抗蛇毒血清:它是毒蛇咬伤的特效解毒药,分为单价和多价两类。如能确定毒蛇的类别和蛇毒的性质,单价抗毒血清效果最好。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结果阳性者应脱敏注射。⑸中草药疗法:常用的蛇药有南通(季德胜)蛇药,广州(何晓生)蛇药和上海蛇药等,均可口服和外敷,具体详见说明书。另有一些草药对毒蛇咬伤有效,如半边莲、七叶一枝花、八角莲、滴水珠等。⑹其他:支持及对症处理;防治感染;对出现的感染性休克、呼吸功能和肾功能不全的进行相应的处理等。
三、虫螫伤
(一)蜂螫伤 蜂螫伤多见于农村春夏秋季。蜜蜂和黄(胡)蜂的尾部有毒腺和刺,螫人时可将尾刺刺入皮肤即放出毒液。蜂毒中含有组胺样物质、激肽、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神经毒素等。
蜂螫伤后,一般局部红肿、疼痛、搔痒,少数有水疱、化脓和坏死,数小时可自愈,很少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但黄蜂螫伤局部症状较重。如被蜂群螫伤者,则症状严重:除多处红肿外,还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有的可出现血红蛋白尿,以致急性肾衰。蜂毒过敏者,即使是单一蜂螫伤也可出现荨麻疹、粘膜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蜜蜂螫伤者以尖镊取出尾刺,伤口用5%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或3%氨水外敷;黄蜂螫伤的伤口则敷以食醋,伤口周围也可涂敷南通蛇药。肿痛较重者可局部冷敷或利多卡因封闭。有全身性危重症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二)蜈蚣咬伤 蜈蚣第一对足咬/刺人后,其毒液自其出口进入人体。其毒液呈酸性,含有组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和蚁酸等。伤处红肿、灼痛、搔痒,重者可发生坏死、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发热,甚至抽畜和昏迷。
咬伤后立即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肿痛明显者可局部冷敷或利多卡因封闭,必要时可肌注杜冷丁。重者可用南通蛇药内服和局部外敷。局部坏死感染或有急性淋巴管炎者给予抗菌药物。
(三)蝎螫伤 蝎有一弯曲尖锐的尾刺,与毒腺相通,刺入人体后注入毒液。蝎毒主要成分为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和出血毒素等。螫伤后局部大片红肿、剧痛、发麻;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寒战发热、流涎、肌肉强直,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内出血、肺水肿、胰腺炎、抽搐或昏迷。
处理原则基本同毒蛇咬伤。伤后立即进行伤肢近心侧绑扎,局部冷敷,。切开皮肤伤口吸除毒液,取出毒刺,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或弱碱性溶液冲洗,伤口周围可用0.5%普鲁卡因环状封闭,口服或局部应用蛇药片。有条件可应用抗蝎毒血清。重者可用地塞米松静滴或静注萄萄糖酸钙,加强支持对症处理。
(四)毒蜘蛛咬伤 蜘蛛有一对角质螫,分泌少量毒液,含有神经毒素和组织溶解毒素。一般蜘蛛并不伤人,伤人者也仅有局部症状,咬伤处有两个小红点,呈楔状,周围红肿、疼痛、麻木感,继之红斑、渗血,以后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常继发感染。全身症状少见,有寒战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视力障碍和全身肌肉痉挛等。重者可发生溶血、急性肾衰、DIC等。致死性并发症多见于小儿和老年人。
伤后立即进行伤肢近心侧绑扎,十字形切开伤口,抽吸毒液用0.5%普鲁卡因作环状封闭,患处周围外敷蛇药;有条件可静脉注射抗毒素;肌肉痉挛明显者静注10%葡萄糖酸钙;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局部症状和全身反应;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积极防治急性肾衰和DIC。
(五)蚂蝗咬伤 蚂蝗又称水蛭,常栖于热带亚热带的水稻田、池塘或河沟中。丛林地带有一种旱蚂蝗,栖于树枝或草上。田间作业、作战或值勤时常被咬伤。蚂蝗用吸盘叮在人的皮肤上,用吸盘内的腭齿咬伤皮肤,故不易脱落。局部微痒,多不痛,出现水肿性丘疹,中心有一瘀点。因蚂蝗还能分泌有抗凝作用的蛭素,故伤口流血较多。
发现蚂蝗吸附在皮肤上,可用手在其周围轻拍,或用醋、酒精、盐水或清凉油等涂抹,使虫体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拉扯,以免蚂蝗吸盘断留在皮内,有时可引起感染。伤口流血可用0.5%碘伏消毒后稍加压迫来止血。如检查发现吸盘残留,应以尖镊摘出,止血,碘伏消毒后以纱布包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