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外科学教学精品课程 第十八章 肿瘤(3)

时间:2009-12-03 15:45来源: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七、治疗
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交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否则容易复发或恶变。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方式。需要强调的是恶性肿瘤首次治疗是否规范与预后关系密切,一旦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治疗将极为困难。
(一)外科治疗
对于许多实体性肿瘤,外科手术是有希望能够达到彻底治愈的唯一手段。但随着化疗、放射治疗及生物治疗等的发展,外科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肿瘤外科医生必须熟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其他新的治疗模式的原则和优缺点,与其他科医生共同设计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
1. 外科治疗原则
(1)术前尽可能对肿瘤进行正确的分期,充分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判断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切除。
(2)充分考虑功能与损伤之间的关系,在达到根治的前提下,应尽量使外形和功能达到接近正常。
(3)术后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4)对晚期肿瘤患者,可考虑姑息手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其他治疗提供条件。
2. 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根治性手术:一般来讲,根治性手术的范围包括原发肿瘤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连同周围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例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切除全部乳腺、腋下淋巴结及乳腺邻近的软组织。
(2)姑息性手术:对于晚期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解除或减轻症状。例如:胃癌伴幽门梗阻者行胃空肠吻合术;胰头癌伴有黄疸,行胆总管空肠吻合,以解除胆道梗阻。姑息性手术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条件,延长生命。
(3)预防性手术:对于一些有癌变可能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手术切除,可以防止肿瘤的发生。如切除足底、外阴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可以防止其转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粘膜白斑病也应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4)诊断性手术:明确诊断,获得准确的病理分期,是肿瘤治疗必不可少的。如淋巴结活检;卵巢癌行剖腹探查,了解其分期。
(5)重建或康复手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此类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乳腺癌改良根治后乳腺成形术;全舌切除后舌再造。
3. 医源性播散与无瘤原则
任何由于检查或治疗而引起的肿瘤播散称为医源性播散,而预防医源性播散的方法称为无瘤原则。在肿瘤外科中无瘤原则与无菌原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防止肿瘤细胞的播散
在各种检查和手术操作中应注意动作轻巧,做到稳、准、轻、快,以防止肿瘤细胞播散。以下为必须注意的事项:①术前查体应轻柔,避免挤压肿瘤;②术前皮肤准备应轻巧,减少局部摩擦;③尽量避免局麻,防止局部压力升高所致的癌细胞播散;④尽量避免切取活检;⑤手术野暴露清楚,避免挤压肿瘤;⑥尽量使用锐性分离,多采用电刀切割,以减少血行播散和局部种植;⑦与其他外科不同,肿瘤外科手术应先结扎静脉,后结扎动脉,减少肿瘤血行播散;⑧先处理手术切除的周围部分,再处理肿瘤邻近部位,与原发灶一起作整块切除。
(2)防止肿瘤细胞的局部种植
为了防止肿瘤细胞的局部种植,手术时应注意:①手术切口应用纱布垫或塑料布保护;②手术探查时,先探查远离肿瘤部位,最后探查肿瘤;③肿瘤如果有破溃或侵出浆膜层时,应用纱布垫或塑料布包扎,与正常组织隔离;④手套或器械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肿瘤,一旦有肿瘤污染可能,应及时更换;⑤结直肠癌手术时,先用结扎带结扎肿瘤的上下端肠管,避免肿瘤种植;⑥肿瘤切除后,应用含有化疗药物的蒸馏水彻底冲洗。
(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化疗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并迅速发展,疗效日益提高,是当前肿瘤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1. 肿瘤化疗的适应证
(1)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等。这些恶性疾病均属全身性疾病,采用化疗已取得良好效果。
(2)化疗效果较好的某些实体瘤:如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恶性葡萄胎、精原细胞瘤及卵巢肿瘤等。
(3)实体瘤术后、放疗后巩固治疗。
(4)实体瘤已有广泛或远处转移,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放疗者。
(5)实体瘤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或播散者。
(6)癌性体腔积液:包括胸腔、腹腔及心包腔,采用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常可使积液控制或消失。
(7)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呼吸道压迫、脊髓压迫或脑转移致颅内压增高,常先用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症状。
2.化疗副作用
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常见的化疗副作用有:①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②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④脱发;⑤血尿;⑥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并发细菌或真茵感染。
(三)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放射治疗为局部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外放射治疗和内照射治疗,目前适形放疗等新的放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各种肿瘤对放疗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类:①高度敏感: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性腺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肾母细胞瘤等低分化肿瘤;②中度敏感:鳞癌及部分未分化癌,如基底细胞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鳞癌、食管癌、肺癌等;③低度敏感:骨肉瘤、胃肠道腺癌及软组织等。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粘膜损伤等。
(四)生物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领域,但目前临床应用有效的主要为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等少数几种肿瘤。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出现多种具有良好临床前景的基因治疗手段,如RNA干扰技术等。
(五)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配合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后治疗,可减轻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
(六)综合治疗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很多,但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因此我们强调肿瘤的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的肿瘤、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不同病期、不同生物学行为及机体一般行为状态、免疫功能状况、重要脏器功能等,合理而有计划地使用现有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生物治疗、中医中药等治疗,以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或延长生存期。
(七)止痛治疗
疼痛严重影响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WHO提出要让癌症患者无疼痛,并推荐三阶梯止痛疗法,即指根据疼痛的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相应的镇痛剂,对于轻度疼痛的病人选用解热镇痛类止痛药;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镇痛剂的使用应由弱到强,剂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三阶梯止痛的主要原则是:①口服给药;②按时给药;③按阶梯给药,止痛药按三个阶梯由弱到强逐渐增加;④用药个体化,要注意具体病人的实际疗效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直至疼痛缓解为止,不应对药量及用药时间限制过严。
(八)随诊与统计
恶性肿瘤治疗后的随诊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良好的随诊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使患者得到再治疗的机会;而获得详尽的临床资料,是总结诊疗经验,提高肿瘤诊治水平的前提。
WHO对每一个肿瘤病例材料提出如下最低要求,可供借鉴:
1. 个人材料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地点、住址、身高、体重、有关疾病病史、肿瘤治疗情况、目前情况、住院号、通讯地址、电话、E-mail、营养状态、特殊习惯等。
2. 肿瘤资料 包括肿瘤原发部位、大小、组织病理学、病变累及范围和组织、临床分期及各种检查和诊断结果等。
3. 治疗资料
(1)外科治疗:包括病灶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邻近器官组织切除、转移病灶切除、手术性质(根治性或姑息性)等。
(2)放疗资料:包括放疗目的(根治或姑息性)、放射源、射线类型、照射方法、照射部位、剂量和疗程(总剂量、每次剂量、照射速度、照射次数)和放疗完成情况等。
(3)化疗资料:包括化疗方案、疗程、完成情况和化疗反应等。
(4)综合治疗资料:各种治疗方法及其在治疗时间上的联系。
4. 毒副反应资料 包括接受治疗的程度和毒副反应的关系、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的表现和程度、慢性或后期毒性的表现、毒副反应处理方法和处理反应。
5. 治疗效应资料 尽量用客观指标反映治疗效应情况,包括病灶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等。
6. 复发资料 包括复发、转移出现时间、部位,以及转移复发后治疗情况。
7. 生存资料 包括生存状况、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等。
8. 死亡资料 包括死亡时间、死于何种疾病等。


第二节 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体表肿瘤是指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此类肿瘤因位于表浅部位,诊断并不困难,但需注意不能因盲目自信,而放弃术后病理检查。
一、痣与黑色素瘤
(一)黑痣(pigment nevus) 为良性色素斑块。可分为①交界痣:好发于掌跖及外阴,色黑,表面平滑,边界清楚。痣细胞位于基底细胞层、向表皮下延伸。受摩擦后,有恶变可能,表现为突然增大、变黑、破溃、易于出血、外围有卫星状小黑点等;②皮内痣:好发于头面部、颈部,亦可见于躯干、四肢,一般直径在1cm以内,表面光滑,痣细胞位于表皮下,真皮层.较少恶变;③混合痣:为皮内痣与交界痣同时存在。
当黑痔色素加深、变大,或有搔痒不适或疼痛时,或位于手足底、面部、外阴等易摩擦部位的黑痣,应及时作完整切除
(二)黑色素瘤(melanoma) 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应作广泛切除治疗,切忌切取活检,术后进行免疫治疗和/或化疗。
二、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 好发于四肢、腰背部、腹部。边界清楚,质软,生长缓慢,可多发。体积较大者应及时切除。而对于多发、体积较小者,活检后可观察。
三、血管瘤
(一)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多发生于皮下组织内,皮肤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呈青紫色。质软,边界不清。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因肿瘤边界不清,术中应仔细操作,严密止血。切除不彻底可出现复发。
(二)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 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生后早期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伴隆起,压迫后可退色,释手后恢复红色,可自行停止生长或消退。当瘤体较小时,可暂时观察,瘤体增大时或长期不消退时,可考虑手术或冷冻治疗;放射治疗有一定效果。
(三)蔓状血管瘤(racemes hemangioma) 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多数为静脉,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形成,范围较大。治疗应争取手术切除,手术范围广,出血较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