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急性心肌梗死
(一)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一旦心肌需血量猛增或冠脉血供锐减,使心肌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三)临床表现
1.先兆表现
约半数患者发病数日或数周有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症状。
2.主要表现
(1) 疼痛: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难以忍受,伴有烦躁、大汗、恐惧、濒死感,多无明显的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疼痛可位于上腹部或颈背部甚至无疼痛表现。
(2) 心律失常:发生于75%~95%的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周内,而以24h内发生率最高,也最危险。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RonT早搏等,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原因。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并伴有血压下降。
(3) 心源性休克:疼痛时血压可下降,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10.7kPa(80mmHg),同时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则为休克表现,常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4) 心力衰竭:约一半患者在起病最初几天,疼痛或休克好转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左心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5) 胃肠道症状:可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严重者可有呃逆。
(6) 发热:于发病24~48h起有发热,体温38℃左右,由于坏死组织吸收引起,多在1周内恢复正常。
3.体征 心率增快或变慢,心尖部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心音减低,血压下降,有左心衰竭和休克的相应体征。
(四)急性心肌梗死辅助检查
1. 心电图: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宽而深的异常Q波(Q>0.04s,>1/4R);在面向坏死区周围损伤区的导联S-T段抬高,成弓背向上型;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氧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2)动态性改变:起病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成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数日后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数周后T波可逐渐恢复,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
2.血心肌坏死标记物:
(1)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到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
(2)肌钙蛋白:3-4小时升高,肌钙蛋白I 11-12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常,肌钙蛋白T 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恢复正常。
3.血清心肌酶测定 出现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磷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
(五)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栓塞、心室膨胀瘤、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
(六)治疗原则
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缺血范围,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具体措施包括:
1.急性期心电监护1周,如有并发症应延长监护时间。
2.解除疼痛 塞替哌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罂粟碱30~90mg肌肉注射。
3.心肌再灌注 溶栓疗法(尿激酶或链激酶静脉滴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等。
4.心律失常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应立即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发生室颤时立即实施电复律;对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严重者需安装人工心脏起博器。
5.控制休克 应用升压药物及血管扩张剂,补充血容量,纠正酸减平衡紊乱。
6.治疗心力衰竭 使用哌替啶、速尿为主,辅以血管扩张剂以减轻心脏前负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有较好的疗效。急性心肌梗死24h以内禁止使用洋地黄制剂。
7.其他 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抗凝疗法、极化液、低分子右旋糖苷等。
(七)急性心肌梗死护理问题
1.疼痛 与心肌坏死有关
2.恐惧 与剧烈疼痛造成的濒死感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心功能下降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 与长时间卧床和排便习惯改变有关
5.合作性问题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八)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1.保证身心休息,减少心肌耗氧
急性期绝对卧床,说明康复程式:第1-3d:绝对卧床休息;第4~7d:卧床休息,可作深呼吸及伸曲腿几次,如无并发症,可坐起;第二周:床边活动;第三周:陪同离床活动。
缓解疼痛:停止活动、服药、吸氧、做心电图、观察疼痛性质、避免诱因。
2.安定情绪,重症监护
(1)监护5~7d,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液动力学,有并发症应延长监护时间。
(2)心率、心律和血压变化,发现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和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休克的发生,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观察尿量、意识改变,如尿量>30ml/h,神志转清,提示休克好转。
(4)吸氧4~6L/min,如发生急性肺水肿,给予6~8L/min,并以酒精湿化。
(5)止痛哌替啶、吗啡、罂粟碱、硝酸甘油。
(6)陪伴和家慰病人,操作熟练,有条不紊,理解并鼓励病人表达恐惧。
3.改善活动耐力
预防给药、保证睡眠。若病人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加快或困难、脉搏过快或停止后3min未恢复,血压异常、胸痛、眩晕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标。
4.防止便秘 摄水1500ml/d,食富纤维食物:800g/d,润肠剂、缓泻剂、低压灌肠,
用手指捣碎粪块后灌肠,强调预防便秘的重要性。
5.预防并发症
(1)抗休克及护理:扩容、血管活性药物、纠酸、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安置患者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2)防止梗死区扩大并加快愈合:
1)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Vc、辅酶A、肌苷、1,6-二磷酸果糖。
2)极化液:氯化钾1.5g、胰岛素8单位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可改善心肌代谢和抗心律失常。
3)抗凝:阿斯匹林、肝素,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6.溶栓治疗时防止出血
浅表小量出血(牙龈、皮肤或穿刺点、胃黏膜)压迫止血;大出血;停止溶栓、输鱼精蛋白、输血,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出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
(九)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1.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克服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合理饮食 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总热量不宜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大量刺激性食品。多食含纤维素和果胶的食物。
3.防治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体重于正常范围,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4.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终生随诊健康教育戒烟、锻炼、减肥;了解所服药物,提供说明书,随带药物和保健卡;避免寒冷刺激;洗澡时应特别注意:不在饱餐和饥饿时洗,水温和体温相当,时间不要过长(因疲劳与缺氧)有人陪同,洗澡时卫生间不上锁。
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报名须知:
1、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4月28日至5月29日
2、2011年护师考试报名时间
3、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报名条件
4、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时间5月21、22日
5、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报考政策
6、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科目
7、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网上报名时间/现场报名时间
8、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主要内容、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