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吸氧法
(一)缺氧程度的判断和吸氧适应证
1.缺氧程度的判断 根据缺氧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检查,判断缺氧的程度(表1-5)。
表1-5 缺氧程度的判断
程度 |
呼吸困难 |
发绀 |
神志 |
血气分析 |
|
氧分压 |
二氧化碳分压 |
||||
轻度 |
不明显 |
轻度 |
清楚 |
6.6~9.3 |
>6.6 |
中度 |
明显 |
明显 |
正常或烦躁不安 |
4.6~6.6 |
>9.3 |
重度 |
严重,三凹征明显 |
显著 |
昏迷或半昏迷 |
4.6以下 |
>12.0 |
2.吸氧适应证 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的客观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02)正常值为10.6~13.3kPa,当病人Pa02低于6.6kPa时,应给予吸氧。
(1)呼吸系统疾患:如哮喘、支气管肺炎、气胸、肺气肿、肺不张等。
(2)心功能不全:如心力衰竭,可使肺部充血而导致呼吸困难。
(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如一氧化碳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所致昏迷病人,使中枢受抑制而引起缺氧。
(5)其他:如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娩产程过长或胎心音异常等。
(二)氧气筒和氧气表的装置
1.氧气筒 柱形无缝钢筒,可耐高压达14.71MPa,容纳氧约
(1)总开关:用来控制氧气的放出,在氧气筒的顶部。使用时,将总开关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4周,即可放出足够的氧气,不用时将其沿顺时针方向旋紧即可。
(2)气门:是氧气自筒中输出的途径,与氧气表相连,在氧气筒顶部的侧面。
2.氧气表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压力表:表上指针所指的刻度表示筒内氧气的压力,以MPa(kg/cm2)表示。压力越大,说明筒内氧气贮存量越多。
(2)减压器:可以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低至0.2~0.3MPa,是一种弹簧自动减压装置,以使流量平衡,保证安全,便于使用。
(3)流量表:内装有浮标,当氧气通过时,将浮标吹起,其上端平面所指的刻度,即表示每分钟氧气的流出量。
(4)湿化瓶:瓶内装入1/3~1/2的冷开水或蒸馏水,通气管浸入水中,出气管和鼻导管相连。瓶内的水可湿润氧气,以免病人呼吸道黏膜受干燥气体的刺激。
(5)安全阀:当氧气流量过大、压力过高时,其内部活塞即自行上推,使过多的氧气由四周小孔流出,以保证安全。
3.装表法 氧气筒在存放时,应将氧气表装上,以备急用。
(1)吹尘:将氧气筒置于架上,将总开关逆时针旋转打开,使少量氧气从气门冲出,随即迅速顺时针旋转关好总开关,以达清洁该处的目的,防止灰尘吹入氧气表内。
(2)装表:将氧气表与氧气筒的气门衔接并旋紧,使氧气表直立。
(3)将湿化瓶接好。
(4)检查:先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各连接部位有无漏气,检查结果正常即可关上流量开关备用。
(三)吸氧法
1.鼻导管法
(1)单侧鼻导管法:将鼻导管通过病人一侧鼻孔插入达鼻咽部,以吸入氧气的方法。此法可节省氧气,但因刺激鼻腔黏膜,长时间应用,病人会感觉不适。操作方法如下:
1)备齐用物,将氧气简推至床旁,妥善放置以便于操作。
2)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检查鼻腔并用湿棉签进行清洁,备胶布。
4)将鼻导管与流量表的橡胶管连接,调节适宜氧流量。
5)测量好长度,将鼻导管头端蘸水,自一侧鼻孔插管至鼻咽部,长度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6)固定鼻导管,安置病人,嘱病人不要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安全,如有不适及时呼叫护士。
7)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吸氧时间、氧流量并签全名。
8)用氧期间,注意观察疗效。
9)停用氧气时,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总开关,放完余氧,最后关闭流量开关;清洁面部并去除胶布痕迹;记录停氧时间。
(2)双侧鼻导管法: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操作方法:清洁病人鼻腔,将双侧鼻导管与橡胶管连接,调节适宜氧流量,将双侧鼻导管插入双鼻孔内,深约
2.鼻塞法可避免鼻导管对黏膜的刺激,病人感觉舒适,使用方便,两侧鼻孔还可交替使用,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操作方法:清洁鼻腔,将鼻塞与橡胶管连接,调节适宜氧流量,将其塞入鼻孔,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
3.面罩法会影响病人饮水、进食、服药、谈话等活动,且翻身易移位。适用于张口呼吸及病情较重的病人。
操作方法:将氧气导管接于面罩上,调节氧流量为6~
4.漏斗法 使用简单,无刺激,但耗氧量大,适用于婴幼儿或气管切开的病人。
操作方法:将氧气导管接于漏斗上,调节氧流量,将漏斗置于距离病人口鼻1~
5.头罩法简便、无刺激,能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长时间吸氧也不会发生氧中毒,透明的头罩便于观察病情,适用于患儿吸氧。
操作方法:将患儿头部置于头罩内,注意头罩与颈部保持适当的空隙,将氧气导管接于氧气进气孔上,通过头罩顶部的小孔调节氧流量。
6.氧气枕法适用于家庭氧疗、抢救危重病人或转移病人途中。
操作方法:将灌满氧气的氧气枕,接上湿化瓶,连接导管,调节氧流量,让病人头枕氧气枕,借重力使氧气流出。新购置的氧气枕首次使用,应先用水反复冲洗、揉搓,直至洁净,以免病人吸入氧气枕内的粉尘,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7.氧气管道化装置(中心供氧装置) 医院的氧气可集中由供应站供给,设管道通至各病区、门诊、急诊室等。供应站设有总开关进行管理,各用氧单位配有流量表,连接即可使用。
8.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①在搬运氧气筒时,避免倾倒,勿撞击,以防爆炸,因氧气筒内的氧气是以14.71MPa灌入的,压力很高;②氧气筒应放在阴凉处,在筒的周围严禁烟火和放置易燃品,距火炉至少
(2)使用氧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再插管应用;停用氧时,应先拔管,再关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氧流量时,应先将氧气管与吸氧管分开,调节好氧流量后再接上。以免因开错开关,使大量气体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3)用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测量脉搏、血压,观察其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呼吸方式等;还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以便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0.5MPa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
(5)持续鼻导管给氧的病人,鼻导管应每日更换2次以上,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刺激鼻黏膜,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以防堵塞鼻导管。鼻塞给氧应每日更换鼻塞。面罩给氧应4~8小时更换一次面罩。
(6)对已用空和未用的氧气筒,应分别挂“空”或“满”的标志,以方便及时调换氧气筒,以免急用时因搬错氧气筒而影响抢救速度。
(四)氧气吸入的浓度及公式换算法
1.氧气吸入浓度掌握吸氧浓度对纠正缺氧起着重要的作用。
(1)如氧浓度低于25%,则和空气中氧含量(占20.93%)相似,无治疗价值。
(2)如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则会发生氧中毒,病人表现为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干咳、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3)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者,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原因:慢性缺氧病人因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如给予高浓度吸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从而导致呼吸抑制,使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2.吸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