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小儿肺炎
肺炎是有不同致病原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特征。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肺炎死亡占小儿死亡的第一位,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一)分类
目前,小儿肺炎的分类尚未统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1.病理分类 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
2.病因分类 可分为①感染性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②非感染性肺炎:如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 分为①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②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③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4.病情分类 分为:①轻症肺炎:主要是呼吸系统受累,其他系统无或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②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5.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分为①典型性肺炎:只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炎;②非典型肺炎:指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等引起的肺炎。2003年春季在我国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0)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初步认定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临床上若病原体明确,则以病因分类命名,否则常按病理分类命名。支气管肺炎为小儿常见的肺炎,故本节重点介绍。
(二)病因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细菌为主,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有增多趋势。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易患此病,且病情严重,易迁延不愈。
(三)发病机制
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引起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炎症使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黏膜水肿,管腔狭窄,造成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衰竭;低氧血症、高热、进食少致代谢性酸中毒,所以重症肺炎常出现混合性酸中毒。进食少、利尿及激素治疗又可致低血钾,导致低钾性碱中毒。
2.循环系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负荷加重,加之病原体毒素作用于心肌,致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3.神经系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脑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病原体毒素作用也可引起脑水肿、中毒性脑病。
4.消化系统 低氧血症和病原体毒素可致中毒性肠麻痹,胃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致消化道出血。
(四)临床表现
1.轻症肺炎 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和相应的肺部体征。
(1)症状:大多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和全身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新生儿和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新生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③气促:多发生在发热、咳嗽之后;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呼吸加快,40~80次/分,可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肺下方、脊柱两旁较易听到,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2.重症肺炎 除呼吸系统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外,常有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
(1)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前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后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加快(>60次/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等。重症革兰氏阴性杆菌还可以发生微循环障碍、休克甚至DIC。
(2)神经系统:发生脑水肿时出现烦躁或嗜睡、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停止等。
(3)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或腹泻。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出现明显的腹胀,呼吸困难加重,肠鸣音消失;发生消化道出血时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
若延误诊断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引起并发症。如在肺炎的治疗中,中毒症状及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应考虑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等并发症的可能。
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临床表现两种类型。①喘憋性肺炎:起病急骤、喘憋明显,很快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体征以喘鸣为主,可听到细湿啰音,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②毛细支气管炎:表现上述症状,但全身中毒症状不严重。肺部X线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常伴有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
(2)腺病毒肺炎:以腺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临床特点:①本病多见6个月~2岁幼儿;②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达39℃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重症可持续2~3周;③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咳嗽频繁,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多在发热4~5日后开始出现肺部湿啰音,以后因肺部病变融合而出现肺实变体征;④胸片改变出现较肺部体征为早,特点为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病灶吸收需数周至数月。
(3)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是症状与体征不成比例。起病多较缓慢,学龄期儿童多见,学龄前期儿童也可发生。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的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常有发热,热程1~3周。而肺部体征常不明显。中毒症状也不重。部分患儿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脑膜炎等。肺部X线分为4种改变:①肺门阴影增多;②支气管肺炎改变;③间质性肺炎改变;④均一的实变影。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多呈弛张热,婴幼儿可呈稽留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早,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易并发脓胸、脓气胸。常合并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降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
2.病原学检查 可做病毒分离或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血清冷凝集试验在50%~70%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可呈阳性。
3.胸部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
(六)治疗原则
主要为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①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重症患儿宜静脉给药;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抗病毒可选用利巴韦林等;②止咳、平喘、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③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疗程3~5日;④发生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脑水肿等,应及时处理。脓胸和脓气胸者应及时进行穿刺引流。
(七)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直吹或对流风。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60%为宜。
(2)饮食宜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多喂水。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喂哺时应耐心,哺母乳者应抱起喂,防止呛咳。重症不能进食时,给予静脉输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滴注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均匀滴入。
(3)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时,应用吸引器吸痰。
(4)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并经常更换,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拍背部。
(5)指导和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地咳嗽。
(6)根据病情或病变部位进行体位引流。
(7)按医嘱给予祛痰剂。
2.改善呼吸功能
(1)凡有缺氧症状,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烦躁、面色灰白等情况时应立即给氧。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氧气应湿化,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4L/min,氧浓度50%~60%。若出现呼吸衰竭,则使用人工呼吸器。
(2)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作好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炎应分别收治。
(3)护理操作应集中完成,以减少刺激,避免哭闹。
(4)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炎症、改善通气,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维持体温正常 发热者应注意体温的监测,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
(1)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60次/分)、心律增快(>160~180次/分)、出现心音低钝或奔马律、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时,考虑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立即给予吸氧、并减慢输液速度。若患儿突然口吐粉红色泡沫痰,应考虑肺水肿,可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间歇吸入,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
(2)若患儿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应考虑脑水肿、中毒性脑病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若患儿病情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降或退而复升,咳嗽和呼吸困难加重,面色青紫,应考虑脓胸或脓气胸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