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儿科护理学)讲义 第七章(1)

时间:2012-05-21 10:12来源:初级护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4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所以,胚胎发育
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1.心脏重量 在整个小儿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并非匀速生长,出生后6周内心脏重量增长很少。此后,心脏重量增长的速度呈持续和跳跃性增长。新生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其重量约为2025g1岁时心脏的重量为出生时2倍;5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心脏重量的增长为出生时1214倍,达成人水平。
  2.心脏容积 出生时,心脏4个腔的容积为2022ml1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倍,2岁半增大到3倍,近7岁时5倍,约为100120ml;其后增长缓慢,青春期始心脏容积仅为140ml;以后增长又渐迅速,1820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为出生时的12倍。
  3.心脏位置 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的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25岁时左心界位于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512岁在锁骨中线上,12岁以后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4.血管的特点 小儿的动脉相对较成人粗。动、静脉内径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随着年龄的增长,动静脉口径相对变窄,在大血管方面,10岁以前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宽,至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12岁始至成人水平。在婴儿期,毛细血管特别粗大,尤其是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内径较以后任何年龄时期都大,冠状动脉相对较宽,所以,心、肺、肾及皮肤供血较好,对这些器官的新陈代谢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5.心率特点 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而心搏量有限,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婴幼儿迷走神经兴奋性较低,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脏搏动较易加速。随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100120次/分,4780100次/分,8147090次/分。小儿的脉搏次数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进食、活动、哭闹、发热等,因此。测量脉搏时,应排除干扰因素,在小儿安静状态下测量。凡脉搏显著增快,安静状态下或睡眠时不减慢者,应考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6.血压特点 动脉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每心搏输出量和外周血管的阻力。婴儿期,由于心搏量较少,血管管径较粗,动脉血压较低。随着小儿年龄增长血压逐渐增高。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80mmHg10.67kPa),
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5.33kPa,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静脉血压的高低与心搏量、血管功能、循环血量有关。上、下腔静脉血液返回右心室是否通畅也影响静脉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