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心肺复苏
复苏过程大致分为3期:
初期复苏即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以支持基础的生命活动;
二期复苏即药物及器械复苏,是在初期复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支持;
后期复苏即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主要是保护脑细胞和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以上3期不能截然分开,初期复苏如在医院中进行,则应尽早使用机械人工呼吸及复苏药物。
(一)初期复苏
1.气道开放(A) 病人神志消失后,舌根后坠可堵塞声门,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可造成气道梗阻。开放气道,维持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方法是抢救者位于病人左侧,左手置于病人颈后,向上托起,右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此时是通气的最佳位置。如病人口、鼻腔中有异物应用手指清除;若条件允许可经气管内插管后清除异物。
2.人工呼吸(B) 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前应用最多。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首先连续吹气2次,之后每分钟均匀吹气10~1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3.人工循环(C) 在初期复苏阶段以胸外心脏按压最为常用。方法是病人仰卧在硬板上,下肢可稍抬高以利回流,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之后放松,胸骨复原,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100次,按压时要稳而有力,速度要均匀。心脏按压正确的标志是能触摸到大动脉的搏动。胸外按压无效或胸部严重创伤无法按压的,可进行胸内按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4.注意事项
(1)成人病人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不论单人抢救还是双人抢救,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2)心脏按压操作时用力要适当,不可用力猛引起肋骨骨折。
(3)对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4)复苏操作不可轻易间断,要组织好人力,并积极准备二期复苏。
5.现场复苏的程序
判断神志—呼救—开放气道—判断呼吸—人工呼吸—判断动脉搏动—胸外心脏按压。
(1)判断神志是否消失:怀疑有心跳呼吸停止时,可轻摇病人肩部并提出简单问题,如元反应,则认为神志已经消失(一摇病人肩部,二提简单问题);
(2)设法呼救,使其他人员迅速前来协助抢救;
(3)病人仰卧,采取头颈过伸位;
(4)清除异物,畅通呼吸道
(5)判断有无呼吸: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以耳靠近病人的口鼻,感觉或听有无气流,同时看其胸廓是否有起伏。如果胸廓无起伏、元气流,表示呼吸已停止(一听呼气声,二看胸廓起伏,三颜面感觉气流);
(6)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7)触摸大动脉有无搏动;
(8)用手指触摸不到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6.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 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8.OkPa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减退;甚至自主呼吸恢复。
(二)二期复苏(药物与器械复苏)
二期复苏的内容包括:借助专用设备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功能;使用复苏药物;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静脉输液。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初期复苏和二期复苏并无绝对界限,如在医院抢救,一开始即应迅速准备气管插管、机械人工呼吸、氧气、吸痰器、急救用药、除颤器等,以备随时取用。
1.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 各种类型的导气管,如口咽和鼻咽导气管,可解除舌根后坠。有条件时宜施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可施行气管切开术。
2.采用机械人工呼吸,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简易气囊呼吸器:由带有活瓣装置的呼吸气囊、面罩等组成,使用方便,效果确切。应用时将面罩紧扣于病人的口鼻部,挤压气囊,将空气压人肺内。气囊由于本身弹性作用,放松后随即复原。病人肺内气体排出时,可经气囊上活瓣排入大气,同时气囊还可接氧气管供氧。
(2)麻醉机:通过面罩或气管内插管给病人输氧,并可用呼吸囊控制呼吸,效果比简易气囊呼吸器为佳。
(3)自动人工呼吸机:可自动控制人工呼吸并根据需要调节频率、通气量和通气压力,是进行长时间人工呼吸的理想设备。
3.复苏药物的应用
(1)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正急性酸中毒;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防治脑水肿。
(2)用药途径:首选采用静脉给药,其次是气管内给药,最后才考虑心内注射。气管内给药适用于有气管内插管的病人,将复苏药物以注射用水适当稀释后,用细导管经气管导管直接注入气管内,能很快吸收。
心内给药用10ml附有细长针头的注射器,在第4肋间胸骨左缘1.5~2cm处(成人),垂直刺入右心室,抽得回血,然后注入药液。此法有损伤冠状血管及心肌的可能,且注射时必须暂停心脏按压。
(3)心脏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能增强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并能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除颤器效果更好。常用剂量为1mg.必要时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
2)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使房室传导,从而使心率加快,对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常用剂量为O.5~1mg。
3)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首选药,能抑制心室的异位激动,有治疗室颤作用。用量为1~1.5mg/kg。
4)碳酸氢钠: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同时进行有效通气,以免二氧化碳蓄积。
5)其他:异丙肾上腺素、氯化钙。
(4)常用呼吸复苏药物:洛贝林、回苏林、咖啡因等,其用量视病情而定,采用静脉给药。上述药物在心跳未恢复前不宜应用,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用呼吸兴奋药可能加速中枢衰竭。
4.心电图监测应尽早应用,明确心脏停跳的类型以及各种心律失常,指导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5.除颤和起搏 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是心室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电击除颤使得全部或绝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时内同时发生除极化,并均匀一致地进行复极,然后由窦房结或房室结发放冲动,从而恢复有规律的协调一致的收缩。
为使除颤易于成功,常使用肾上腺素或加用NaHC03或抗心律失常药,同时有效地心脏按压,改善心肌缺氧,使细颤转变为粗颤,然后进行电除颤。目前常用的为直流电除颤器,方法是把一个电极放在心尖部,另一个放在右侧第一肋间近胸骨右缘处。电能选择,成人用200~400J(焦尔);小儿用20~200J直流电除颤。体内除颤时,成人用10~50J,小儿为5~20J。如有需要,可重复进行。
注意事项: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处用盐水纱布垫或导电糊,并用力贴紧,以免引起局部烧伤,在放电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和病床,防止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