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外科学教学精品课程 第二十三章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3)

时间:2009-12-03 15:51来源: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三节 颅底陷入症
颅底陷入症(basilar invagination, BI)指先天性颅底凹陷,主要以枕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及上颈椎骨质发育畸形。表现为枕骨大孔向颅内陷入,形成短斜坡、齿状突向上方移位,并进入枕大孔内,枕大孔前后径变短,后颅窝变小。常伴有环椎枕化、颈椎融合、枕骨髁发育不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等。多因延髓受压和局部神经根被牵拉而产生症状。
一、病理生理 本病在骨性变化的基础上,枕大孔区域筋膜、韧带、硬脑膜、蛛网膜可随年龄的增大、头部活动增多、轻微头颈外伤等诱发而增厚、粘连,使后组颅神经、颈神经受到牵拉或压迫,影响椎动脉的血供应,构成对上颈段脊髓、延髓、小脑的功能障碍而产生症状。如脑脊液循环受阻,则可形成阻塞性脑积水,出现颅内压增高征,甚至引起小脑扁桃体疝而致死。
二、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绝大多数在成年后,临床症状可与畸形程度不一致。病情多进展缓慢,但多呈进行性加重。尤在头颈损伤和颈椎骨关节进行性蜕变时可促使症状加快显示出来。因畸形程度不一,临床表现症状常不相同。
1.后组颅神经症状 系脑干移位引起的牵拉及/或蛛网膜粘连所致。表现为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
2.颈神经根症状 系畸形骨质和局部软组织增厚压迫和刺激所致。表现为枕项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萎缩、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等。
3.上颈髓及延髓症状 系局部病变压迫延髓、上颈髓以及继发性空洞形成所致。表现为四肢乏力或瘫痪、感觉障碍、锥体束征阳性、吞咽及呼吸困难等。
4.小脑症状 常见为眼球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较轻。
5.颅内压增高症状 颅内压增高征象出现提示病情危重,须预防枕骨大孔疝的发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依赖枕大孔区X线摄片或MRI摄片上测量枢椎齿状突的位置作为诊断依据。测量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种:1.腭—枕线(图23-7①),又称Chamberlain线。在颅骨侧位片上,从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上缘的连线。正常情况下枢椎齿状突应低于此线,如超出此线3 mm则为颅底陷入。2.基底线(图23-7②),又称McGregor线。在颅骨侧位片上,从硬腭后缘至枕骨最低点的连线。如枢椎齿状突超出此线7 mm则为颅底陷入。3.二腹肌线(图23-7③),又称Fischgold线。在颅骨正位片上,两侧二腹肌沟之间的连线(在乳突根部内侧),由齿状突尖至此线的距离正常为10mm,小于此数为颅底陷入。另一方法可作两侧乳突尖之间的连线,齿状突高出此线1~2mm则为颅底陷入。
头颈CT三维重建有助于了解枕骨大孔区骨性畸形,MRI可显示脑干和颈髓形态、受压情况、合并下疝畸形、空洞及脑积水等,更有助于与肿瘤作鉴别诊断。
颅底陷入症应与颅底压迹(basilar impression)和扁平颅底(platybasia)相鉴别。颅底压迹指后天获得性颅底凹陷,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骨软化症、Paget氏病等引起颅底软化所致。扁平颅底仅为颅骨发育畸形,除影像学检查不正常外,一般不引起症状,也无需任何处理。
(四)治疗
1. 手术适应征:(1)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病情进行性发展。
2. 手术目的:(1)后路窝(主要是枕大孔区)和上颈椎椎管减压,解除神经组织受压和脑脊液通路受阻;(2)祛除压迫神经组织的异常骨质如齿状突;(3)稳定颅颈关节。
3. 手术方法:可酌情选用经枕下入路减压术、经口腔入路或经枕髁入路切除齿状突,后一种入路可同时植骨,稳定颅颈关节。
4. 注意事项:(1)由于病人常有颅颈关节不稳定,易出现呼吸抑制现象,在搬动、麻醉插管时,应避免颈部过屈或过伸。(2)枕大孔减压时,易磨除骨质或从后颅向下小心咬除颅骨,切忌从枕大孔处向上咬除颅骨。(3)植骨后,术后应颅骨牵引3~4周,改石膏或支架固定数月。
一般预后良好,病情严重者或已发生神经退行性变者,术后多可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第四节 狭颅症
狭颅症(craniostenosis)又称颅缝早闭(craniosynostosis),系因颅缝过早闭合引起头颅畸形、颅内压增高、大脑发育障碍和眼部症状等。多为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多见男孩,可能与胚胎发育时中胚叶某种发育缺陷有关,也可能与骨缝膜性组织中有异常的骨化中心有关。
一、病理 正常新生儿的颅缝,仅额缝在出生时或稍晚闭合,其他颅缝在1岁后逐渐融合,形成锯齿状,相互扣锁,12岁或以后颅缝才紧闭。X平片显示颅缝在中年以后才消失。颅缝早闭者,闭合处有骨质隆起,形成骨嵴,锯齿状缝痕完全消失。正常婴幼儿头颅是沿颅缝呈垂直方向不断生长新骨而逐渐扩大。如颅缝过早闭合,则颅骨在其他方向代偿地生长,导致头部畸形。同时因颅腔生长速度不能适应儿童期脑的发育和生长,可引起颅内压增高,颅骨变薄和脑组织与颅神经受压。本症可伴其他部位的先天性畸形,如胼指(趾)、腭裂、唇裂、脊柱裂、外生殖器异常等。
二、临床表现
1.头颅畸形 由于受累的颅缝早闭,未受累的颅缝仍按规律发育,结果形成下列常见头颅畸形(图23-8):
(1)尖头畸形(oxycephaly):又称塔头畸形。由于所有颅缝均早闭合,特别是冠状缝、矢状缝都受累,头颅的增长仅能向上方发展,形成尖塔状头。
(2)短头畸形(brachycephaly):系双侧冠状缝、人字缝过早闭合,颅骨前后径生长受限,只能向两侧作垂直于矢状缝生长,形成短头。头型高而宽,前额和鼻根宽广,眼眶受压变浅。
(3)舟状头畸形(scaphocephaly):又称长头畸形,系矢状缝过早闭合,颅骨横径生长受限,只能作垂直于冠状缝的生长,使头颅前后径增大,形成长头,前额和枕部凸出。
(4)斜头畸形(plagiocephaly):系一侧冠状缝过早闭合,对侧则按正常生长,甚至代偿性扩大,产生不对称头颅形态——斜头畸形。
(5)三角头畸形(trigonocephaly):系额缝在胎儿期过早闭合,前额狭窄,头颅自上观呈三角形态。
2.眼部畸形 由于眼眶发育受影响,变浅和变窄,引起突眼和向外侧移位,成为分离性斜眼。由于合并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和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3.脑发育不全和颅内压增高 由于颅腔狭小,限制脑正常发育,引起病儿智力低下、精神反应异常、癫痫和其他神经症状。颅内压增高在婴幼儿表现躁动不安、呕吐,仅在年龄较大者能申述头痛。眼底常有视乳头水肿。
4.合并其他畸形 除上述的合并畸形外,狭颅症与这些合并畸形可组合成下列常见综合征:
(1)Crouzou综合征:尖头畸形合并面颅畸形,后者为鼻根扁平,鼻弯曲如喙,眼睛大而阔,上颚短小,下颚前突,常有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Apert综合征:尖头畸形合并对称性双侧胼指(趾)畸形,常伴智力障碍。
(三)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加上头CT和/或MRI,诊断常无困难。须与小头畸形(脑发育不全)和脑积水鉴别。前者不伴颅内压增高征象,有明显智能障碍,后者则头大,无颅缝闭合引起骨嵴隆起。
(四)治疗 以外科手术为主,目的在于扩大颅腔、缓解颅内压增高,使受压脑和神经组织得到正常生长和发育。只要病儿全身情况允许,应早期(出生后1~3月)手术治疗。按颅缝闭合情况作颅缝再造术或颅骨切除术。
(五)预后 一般认为1岁以前手术者,智力恢复良好,≥2岁手术,效果差。尖头畸形伴颅内压增高者在出生后1周内手术比以后手术预后好。各型狭颅症中,以矢状缝早闭(长头畸形)手术效果最好。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