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外科学教学精品课程 第二十二章 颅脑损伤(6)

时间:2009-12-03 15:50来源: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六节 开放性颅脑损伤
非火器性或火器性致伤物所造成的头皮、颅骨、硬脑膜和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的创伤统称为开放性颅脑损伤(open craniocerebral injury)。与闭合性颅脑损伤(closed craniocerebral injury)相比,除损伤原因和机理不同外,诊断和治疗也有特点。

一、 非火器性开放颅脑损伤
(一)致伤原因和机理
致伤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锐器,如刀、斧、钉、锥、针等;另一类为钝器,如铁棍、石块、树枝等。锐器前端尖锐锋利,容易切过或穿透头皮、颅骨和脑膜,进入脑组织。伤道较整齐光滑,损伤主要限于局部,对周围影响很小。钝器的致伤机理可因致伤物的种类而不同,如铁棍、树枝等穿入颅内,脑损伤情况类似锐器伤;而石块等击中头部造成的开放伤,其损伤机理则类似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加速伤。
(二)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锐器所致的脑损伤局限,很少或不引起脑震荡或弥散性损伤,故伤后多无意识障碍。钝器所致的开放伤与闭合伤相似,除着力部位有局部脑损伤外,也伴有脑的弥散性损害,所以多数病人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如合并颅内血肿,也可出现中间清醒(好转)期的意识变化过程。
脑局灶症状 因开放伤的脑局部损伤比较严重,故脑局灶症状较多见,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
生命体征改变 锐器所致的局限性开放伤,生命体征多无明显变化。但如直接伤及脑干、丘脑下部等重要结构,或钝器引起广泛脑损伤时,生命体征可有明显改变。另外,头部开放伤口大量失血者,可出现休克征象。
脑脊液、脑组织外溢 有些开放性脑损伤病人的伤口处可见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
(三)诊断
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头部有伤口,甚至可见到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诊断不难。但要了解颅内损伤情况及有无继发血肿、异物存留等,还需依靠辅助检查。
一般摄颅骨正位和侧位X线片,必要时摄切线位片,可以了解颅骨骨折的类型和范围,颅内是否有骨碎片。如有致伤物嵌于颅腔内,可根据其进入的深度和位置,推测可能损伤的结构,作为手术的参考。CT可以确定脑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及是否继发颅内血肿、脑水肿或脑肿胀,对存留的骨折片或异物作出精确的定位。
(四)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与闭合性颅脑损伤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常,防治脑水肿或脑肿胀等,但也有其特点:
1.防治休克 闭合伤引起休克者少见,但开放性颅脑损伤因创伤部出血过多而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比较常见。因此,迅速控制出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十分重要。
2.插入颅腔的致伤物的处理 对插入颅腔的致伤物,不可冒然撼动或拔出,以免引起突然的颅内大出血。应将病人送至有条件的单位,在对致伤物可能伤及颅内重要结构(血管等)有所预测并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可在术中将致伤物小心取出。
3.突出脑组织的保护 有时由于创伤和骨折范围较大,破碎脑组织外溢或脑组织经伤口突出较多见。这对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利,但同时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急救处理时应注意保护突出的脑组织。
4.清创手术 开放性颅脑损伤应争取在6~8h内施行清创术,在无明显污染并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早期清创的时限可延长到72h。术前应认真分析颅骨X线片和CT片,仔细检查伤口,充分了解骨折、碎骨片及异物分布、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等情况。清创由浅入深,逐层进行,彻底清除头发、碎骨片等异物,吸出血肿和破碎的脑组织,彻底止血。硬脑膜应严密缝合,如有困难,可取自体帽状腱膜或颞肌筋膜修补。最后缝合头皮。术后加强抗感染。
如开放伤累及侧脑室,术中应尽可能清除脑室中的血块、脑碎屑和异物等。累及静脉窦时,术前需准备2000~3000ml血液,以及必要时进行静脉窦修补的器材,才能进行清创。累及鼻旁窦时,清创术中应严密修复硬膜,并处理好损伤的鼻旁窦。

二、 火器性颅脑损伤
火器性颅脑损伤(missile craniocerebral injury) 在战时常见,平时亦有发生,仅次于四肢伤,但死亡率居首位。
(一)分类
火器性颅脑损伤有诸多分类方法,但多较繁琐,下列方法较为简单实用。
1.头皮软组织伤 有头皮损伤,颅骨尚完整,少数病人局部脑组织可能有挫伤。
2.非穿透伤 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硬脑膜尚完整,脑组织多有挫裂伤,甚至形成颅内血肿。
3.穿透伤 有头皮伤和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脑组织损伤较严重,常合并血肿。此类损伤根据损伤发生形式又分为以下三种:(1)盲管伤 致伤物由颅骨或颜面部射入,停留于颅腔内。一般在入口或伤道近端有许多碎骨片,致伤物位于伤道最远端。有时致伤物穿过颅腔,冲击对侧的颅骨内板后弹回,折转一段距离,停留在脑内,称反跳伤。脑组织的损伤多较严重。(2)贯通伤 致伤物贯通颅腔,有入口和出口,入口脑组织内有许多碎骨片,出口骨缺损较大。由于伤道长,脑的重要结构和脑室常被累及,损伤严重。(3)切线伤 致伤物与颅骨和脑呈切线性擦过,脑内无致伤物。颅骨和
脑组织呈沟槽
状损伤,常有
许多碎骨片散
在浅部脑组织
中(图22-8)。
(二)损伤机理和病理
颅脑火器伤的损伤情况与致伤物的性状、速度、大小密切相关。现代枪弹速度高,弹头尖且圆滑,穿透力强,容易造成贯通伤。弹片不规则,穿透力较弱,容易引起盲管伤。致伤物射入颅腔内,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可分为:
1.管道性损伤
任何致伤物进入颅腔后,均可造成长短不一的一段脑组织损伤道,损伤程度与致伤物种类、速度、大小有关。小弹片、低速子弹等穿入颅腔后,脑损伤一般比较局限。但若伤及脑干、丘脑下部等重要结构和大血管,则后果严重。脑伤道按损伤程度和性质分为三层:(1)脑破坏区 系伤道的中心部分,脑组织损伤严重,坏死液化的脑碎屑与血凝块混杂在一起,有时经伤口外溢。(2)脑挫伤区 在破坏区周围,脑组织有点状出血和水肿,不易完全恢复。(3)脑震荡区 在挫伤区周围,为伤道的外层,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伤后短期内可逐渐恢复。
2.膨胀性损伤
高速致伤物进入颅腔内,除造成管道性损伤外,还可因其穿过脑组织瞬间产生的膨胀而造成全脑的弥散性损害。严重时,脑和脑干功能衰竭,病人多在伤后短期内死亡。
(三)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低速致伤物(如弹片)造成的脑损伤较局限,伤后立即出现的意识障碍较闭合性颅脑损伤少。但高速致伤物(如枪弹)容易引起弥散性脑损伤,伤后意识丧失的发生率较高。如伤后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应考虑颅内血肿的可能。
生命体征变化 重型火器性颅脑伤病人,伤后多有生命体征变化,伤及脑干生命中枢者,可迅即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伤后呼吸深慢,脉缓有力,血压升高,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提示有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水肿。
瞳孔变化 伤后逐步出现的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系小脑幕切迹疝的征象,应考虑颅内血肿。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提示脑干受累严重,已处濒危阶段。
脑局灶症状 伤后立即出现的肢体单瘫或偏瘫,是皮质运动区或其传导束直接损伤的结果。以后出现的瘫痪或瘫痪程度加重,多表示有伤道内血肿形成。顶部切线或穿透伤,损伤矢状窦及其附近运动区,可引起截瘫、三肢瘫或四肢瘫。
(四)诊断
火器性颅脑损伤的检查诊断与其它颅脑损伤相仿,但特别强调头面部伤口和合并伤的检查。射入口虽小,病人负伤后甚至可行走,但仍可能是颅脑穿透伤;伤口有脑脊液或脑组织碎屑外溢者,即可确诊为穿透伤;既有入口,又有出口,即为贯通伤。弹片、珠弹等除伤及颅脑外,还可损伤其它部位,需作仔细的周身检查。
颅脑火器伤病人应常规摄正、侧位颅骨X片,以了解骨折情况,明确异物的种类、数目、大小和位置。如为枕部或颅后窝穿透伤,应摄额枕30o(汤氏位)片;凹陷骨折者需摄切线位片;眼眶穿入伤,应摄顶眶位(柯氏位)片。CT对诊断十分有助,可了解伤道、脑挫裂伤部位和范围、颅骨骨折、骨碎片和异物的分布,以及有无颅内血肿、脑脓肿等。
(五)治疗
1.急救 火器性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应尽力抢救。危重病人在现场、转送途中或急诊入院时,应在检诊同时实施紧急救治:(1)包扎伤口,减少出血,有脑膨出时,注意保护。(2)昏迷病人应取侧俯卧位,及时清除口、鼻、气管内的血液、呕吐物或分泌物,必要时作气管插管,以确保呼吸道通畅。(3)对休克病人,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迅速查明引起休克的原因(头部伤口失血过多、胸腹脏器伤、骨折等),并作相应的处理。
2.早期清创 目的是将污染、出血、内有破碎脑组织和异物的开放性损伤,变成洁净、止血彻底、无异物的闭合性损伤。早期清创应力争在伤后数小时到24h内进行,在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也可延长到48h或72h。清创的基本原则是彻底,方法与非火器性开放伤相似。头发、碎骨片、泥沙、帽子碎片、碎化脑组织和血肿应彻底清除,在不增加脑损伤的情况下,摘除或用磁性导针吸出伤道内或其附近的金属异物。清创结束后,严密修复硬脑膜和缝合伤口。术后加强抗感染和抗癫痫治疗。
3.其它治疗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相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