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基础护理学)讲义 第十二章(2)(2)

时间:2012-04-19 12:09来源:初级护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2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方法。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如:各类器械、敷料、搪瓷、玻璃、橡胶制品及溶液等的灭菌。
  当压力在102.97137.3kPa时,温度可达121126℃15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目的。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当压力在205.8kPa时,温度可达132℃510分钟即可灭菌。
  注意事项:
器械和物品灭菌前必须刷洗干净并晾干或擦干,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体积不超过30cm×30cm×30cm,必要时打开容器盖,有利于蒸汽进入。包与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在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安全操作。尽量排尽灭菌器内冷空气。随时观察灭菌器内压力及温度情况。被灭菌的物品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备用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2.光照消毒法 又称辐射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日光曝晒法:日光具有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有一定的杀菌力。
常用于床垫、毛毯、衣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方法: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暴晒6h,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能受到日光照射。
  (2)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1)概述:臭氧在常温下是强氧化剂。臭氧靠强大的氧化作用杀菌,可杀灭病毒、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等。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主要用于空气消毒、医院污水和诊断用水的消毒、物品表面的消毒。
  2)注意事项: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O.2mgm 3臭氧的强氧化性,对物品有损坏。温度、湿度、有机物、pH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须远离,消毒后2030分钟人员方可进入。
  3.微波消毒灭菌法
  (1)概述:微波是频率在30300000MHz,波长在O.0011m左右的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极化进行高速运动。频繁改变方向,互相摩擦,使温度迅速上升,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微波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
主要用于食物、餐具的消毒,医疗用品及耐热非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
  (2)注意事项:微波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应避免大剂量照射和小剂量长期接触。微波无法穿透金属面,故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盛放消毒物品。水是微波强吸收介质,用湿布包裹物品或炉内放些水会提高消毒效果。被消毒物品以小、薄为宜。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概述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凡是不适用于热力消毒灭菌的器械、物品等,均可选择化学消毒灭菌法,如:光学仪器、金属锐器、塑料制品、皮肤、黏膜、排泄物及环境的消毒。
  (1)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活性消失,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其破裂、溶解,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2)化学消毒剂的选择:化学消毒剂种类很多,使用时应根据消毒对象、要达到的消毒水平及可能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选择最适宜、有效的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的效力分类与作用:
  1)高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细菌芽胞、真菌、亲脂及亲水病毒,如:过氧乙酸、环氧乙烷、醛类、高浓度碘类及含氯类等。
  2)中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及亲水病毒,如:醇类、低浓度碘类及含氯类等。
  3)低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部分真菌,如:氯己定、酚类、季胺盐类。
  (3)化学消毒剂的
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性能及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时间。
  3)定期更换和检测消毒剂,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及时调整浓度。
  4)待消毒的物品必须洗净、擦干或晾干。
  5)消毒液中禁放纱布、棉花等物品,避免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力。
  6)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附着在表面上的消毒剂,以免刺激人体组织。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
浸泡法:将被消毒的物品刷洗干净、擦干后浸泡在消毒液内的方法。浸泡时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带管腔的要在管腔内灌满消毒液。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
  (2
擦拭法: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体的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的方法。如:0.5%1%碘伏消毒皮肤,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墙壁、地面等。
  (3喷雾法: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用于地面、墙壁、环境等的消毒。喷洒时物体表面湿透才能达到消毒作用
  (4
熏蒸法: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如:手术室、病室的空间消毒。在消毒间或密闭容器内,也可用熏蒸法对污染物品进行消毒灭菌。临床常用甲醛、环氧乙烷气体进行消毒灭菌。
  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1)戊二醛:
  1)消毒效力:
高效
  2)作用原理:与菌体蛋白质反应,使其灭活。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常用制剂有2%碱性戊二醛、2%强化酸性戊二醛。
适用于不耐热的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消毒需浸泡1030分钟;灭菌需浸泡410小时。
  4)注意事项:每周过滤1次,每2周更换1次消毒液。灭菌效果受pH影响大,浸泡医疗器械时用碳酸氢钠调节pH7.58.3;但强化酸性戊二醛,直接配成所需浓度使用即可,不需碱化。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因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眼睛刺激性较大,故应注意防护。
  (2)过氧乙酸:
  1)消毒效力:
高效
  2)作用原理:能产生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使细菌死亡。
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皮肤及环境等消毒与灭菌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0.2%过氧乙酸用于手、皮肤消毒;O.02%溶液用于黏膜冲洗;0.2%1%溶液用于浸泡洗净后的污物;0.2%0.4%溶液用于环境喷洒。
  4)注意事项:
对金属类物品有腐蚀性,对纺织品有漂白作用易分解而降低杀菌力,应现配现用。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浓溶液有刺激性和腐蚀性,配制时要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在避光、阴凉处密闭存放,防高温引起爆炸
  习题:
  需现配现用的消毒剂是
  A.过氧乙酸
  B.甲醛
  C.新洁尔灭
  D.纯乳酸
  E.乙醇

   [答疑编号500696120105]
  『正确答案』A

  (3)福尔马林(3740%的甲醛溶液):
  1)消毒效力:
高效
  2)作用原理:使菌体蛋白变性,酶的活性消失。
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福尔马林1020mlm 3加水2040ml,加热,作室内消毒。福尔马林4060mlm3
加高锰酸钾2040g,柜内熏蒸,需密闭612小时。③4%10%甲醛溶液用于大体解剖、病理组织标本固定。
  4)注意事项:器械与衣物的消毒、灭菌必须在消毒柜中进行。蒸气穿透力弱,器械、衣物消毒时应该充分暴露。温度、湿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大,因此要求室温在18℃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和毒性,故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习题:
  用40%甲醛进行气化消毒时,需加入的氧化剂是
  A.乳酸钾
  B.乳酸钠
  C.氯化钾
  D.氢氧化钾
  E.高锰酸钾

   [答疑编号500696120106]
  『正确答案』E

  (4)环氧乙烷:
  1)消毒效力:
高效
  2)作用原理:与菌体蛋白结合,使酶代谢受阻导致死亡。
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立克次氏体和病毒
  3)适用范围:不损害物品且穿透力强,适用于光学仪器、电子仪器、医疗器械、书本、皮毛、棉、化纤、塑料、金属、木、陶瓷、橡胶制品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等。小量物品可放入丁基橡胶袋中消毒,大量物品可放入环氧乙烷灭菌柜内进行消毒、灭菌。
  4)注意事项:低温为液态,超过10.8℃为气态。环氧乙烷易燃易爆,具有一定毒性,故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存放在阴凉通风、无火源及明火处,储存温度应低于40℃,以防爆炸。灭菌后的物品,须清除环氧乙烷残留量后方可使用。每次消毒均应进行效果检测及评价。
  习题:
  对病毒性肝炎病人使用过的化纤织物,最好的消毒方法是
  A.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B.紫外线照射
  C.氯胺喷雾
  D.过氧乙酸浸泡
  E.高压蒸汽灭菌

   [答疑编号500696120107]
  『正确答案』A

  (5)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漂白粉、漂白粉精、液氯、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
  1)消毒效力:
中、高效
  2)作用原理:在水溶液中释放有效氯,破坏细菌酶的活性使细菌死亡。高浓度能杀灭各种致病菌、芽胞和病毒。中浓度能杀灭各种致病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餐具、茶具、水、环境及疫源地等的消毒含有效氯O.02%的消毒液浸泡待消毒物品需10分钟;含有效氯0.2%的消毒液浸泡被乙肝病毒、结核杆菌、细菌芽胞污染的物品需30分钟。用于喷洒时有效氯的含量、消毒时间均须加倍。排泄物的消毒:排泄物5份加含氯消毒剂1份搅拌,放置26小时。
  4)注意事项:
保存在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以减少有效氯的丢失。配制溶液的性质不稳定,应现配现用。配置溶液时应按测定的有效氯含量计算校正后取量。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宜于金属制品、有色织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消毒后的物品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要定时更换消毒液。
  (6)乙醇:
  1)消毒效力:
中效
  2)作用原理: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对肝炎病毒及芽胞无效
  3)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70%75%溶液多用于皮肤消毒。③95%溶液用于燃烧灭菌。
  4)注意事项:消毒用的浓度切勿超过80%。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杀菌效果。不适用于手术器械灭菌,因为不能杀灭芽胞。易燃、易挥发,需加盖保存,置于避火处,并定期测定溶液浓度。有刺激性,不宜用作黏膜及创面的消毒。
  (7)碘酊:
  1)消毒效力:
中效
  2)作用原理:可直接卤化菌体蛋白质,使其变形,以杀灭微生物。
对细菌、真菌和病毒有杀灭作用。
  3)适用范围:碘酊为含2%碘的乙醇溶液,用于创伤、手术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作用1分钟后用70%乙醇脱碘。还可用于体温计等的消毒。
  4)注意事项:对伤口及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碘酊浓度及创面情况。有机物,如:血、脓存在可降低杀菌效果。碘酊中的碘在室温下可挥发,应密闭保存。
  (8)碘附:
  1)消毒效力:
中效
  2)作用原理:破坏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屏障,使蛋白质漏出或与细菌酶蛋白起碘化反应。使其失活。对细菌、病毒等有杀灭作用。
  3)适用范围:①0.5%2%有效碘溶液用于手术、注射部位皮肤消毒,需涂擦2 遍。②0.05%0.1%有效碘溶液用于体温计的消毒。③0.05%有效碘溶液用于黏膜、创面的消毒。
  4)注意事项:碘伏稀释后稳定性差,应
现配现用应放在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有机物,如:血、脓存在可降低杀菌效果。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不宜用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
  (9)氯己定:又名洗必泰。
  1)消毒效力:低效。
  2)作用原理:破坏菌体胞膜的酶活性,使胞浆膜破裂。对细菌的繁殖体杀菌作用较强,
但不能杀灭芽胞、分枝杆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①4%氯己定溶液用于手的消毒,需浸泡35分钟;用于手术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23遍,时间需2分钟。②O.05%O.1%氯己定溶液用于冲洗阴道、膀胱及伤口黏膜创面。
  4)注意事项:氯己定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切勿与肥皂、洗衣粉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用。有机物,如:血、脓存在可降低杀菌效果。冲洗脓血过多的创面时,应尽量先除去脓血,并延长冲洗时间。
  习题: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福尔马林
  D.含氯消毒剂
  E.碘酊
  1.浸泡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液宜用

   [答疑编号500696120108]
  『正确答案』A

  2.排泄物的消毒宜用

   [答疑编号500696120109]
  『正确答案』D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